[实用新型]小动物联合成像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39616.0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09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亚强;马天予;薛建平;江年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6/03 | 分类号: | A61B6/03;A61B6/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黄德海 |
地址: | 10220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物 联合 成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动物联合成像仪。
背景技术
科研和医疗机构普遍采用独立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和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扫描设备,当需要获取PET和CT图像的联合成像结果时,需要在不同的检测室分别扫描,然后将PET检测图像和CT检测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而采用两套独立的检测和图像处理设备,不仅程序繁琐,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且也需要较大的空间来安置设备,成本也较高。另外,独立的检测设备所获得的检测结果,易受被检体内部器官的移位、被检体生理状态变化、成像时间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使最终融合的图像精确度低,影响成像效果,带来不便。相关技术中,PET/CT一体机大多采用PET和CT分布在同一直线上的布局,被检体沿水平方向直线运动,依次进入PET和CT检查仪的FOV中进行检查,然而这种布局依然存在着占地面积较大、浪费实验室空间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小动物联合成像仪,所述小动物联合成像仪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第二导轨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一导轨上;多个间隔放置的检查仪,多个所述检查仪设在所述机架上;以及载物床,所述载物床可移动地设在所述第二导轨上以将所述载物床移动至所述检查仪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通过在机架上设置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多个检查仪,并使第二导轨可移动地设在第一导轨上,载物床可移动地设在第二导轨上,可以使第二导轨在第一导轨上移动以使第二导轨对准要检查用的检查仪,并使载物床在第二导轨上移动至检查仪处以对被检体进行检查,可以减少设备整体的占地面积,有效减少占用空间,使得小动物联合成像仪可以应用于规模较小的实验室环境中,且多个检查仪共用一套载物床、机架等,可以降低成本,另外,被检体在载物床上不需要移动就可以在一次检查中同时进行多项检查,最大程度上减少了被检体的位移、体内器官位置变化、生理状态改变带来的检查结果偏差,缩短检查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在竖直方向上沿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轨在水平方向上沿直线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可转动地设在所述机架上,多个所述检查仪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
可选地,所述检查仪为两个,且两个所述检查仪的中心点连线与所述第一导轨相交。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检查仪沿所述第一导轨的延伸方向间隔排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检查仪为PET、CT、MRI或SPECT。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轨上设有第一定位件以限定所述第二导轨的运动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导轨上设有第二定位件以限定所述载物床的运动行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图像处理计算机,所述图像处理计算机分别与多个所述检查仪相连以用于处理多个所述检查仪获得的数据并进行联合成像。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的左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的主视图,其中第二导轨对准PET检查仪;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的主视图,其中第二导轨对准CT检查仪。
附图标记:
小动物联合成像仪100,
第一导轨1,第二导轨2,PET检查仪3,CT检查仪4,载物床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100。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小动物联合成像仪100,包括机架、多个间隔放置的检查仪(例如PET检查仪3和CT检查仪4)和载物床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北京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396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疗设备模体的支撑定位装置
- 下一篇:X光透视检查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