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1082.5 | 申请日: | 2016-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54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施志聪;黄宗雄;尚永亮;刘军;柯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H01M10/617;H01M10/655;H01M10/6563 |
代理公司: |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44329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06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力电池 温度 均匀 调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能量与温度调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
背景技术
可充电电池通常由高氧化性阳极、强还原性阴极以及可燃性有机电解质组成。电池充电过程中的充电效率达不到100%,未被用于活性物质转化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同时,电池内部的各个部件因为连接部分接触不良造成电阻较大,往往会产生较多焦耳热。如果电池内部的温度过高,不仅会影响电池的使用性能,并且容易导致电池充电过程中电池着火甚至爆炸。针对电池过热问题,现有技术通常使用温度计测试电池的某点温度值,若发现电池温度过高,即采取降温措施。
当天气寒冷时,充电电池性能快速下降,甚至无法正常工作。当环境温度降至-20℃时,强行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放电,会严重降低充电电池寿命。针对可充电电池在极低温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通常采用加热棒或加热板对电池组或电池组周围空气进行加热,以保证充电电池正常工作。
现有技术的可充电电池组通常由几十个甚至上百个电池组装而成,每个电池之间以密集堆积方式装配组成。现有技术中针对电池组在高温或低温使用时,主要考虑电池组的整体温度调控,但是未对每个电池的热均衡性进行考虑。电池组在正常充电或放电过程,每个电池受到高温或低温的影响不同,以不同的速率产生能量,因此单个电池因其个体性能的差异造成温度不均衡,最终影响电池组的整体性能。
因此,对可充电电池组的单个电池以及电池组的温度热均衡进行有效管理成为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旨在解决可充电电池的单个电池以及电池组的温度热均衡性,从而提高电池的工作可靠性,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包括电池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电池箱体内的若干电池组,所述电池组由若干紧邻设置的单电池组成,相邻的所述电池组之间设有导热体,所述电池组与所述导热体之间设有半导体温控器,所述半导体温控器一侧通过第一导热绝缘体与所述导热体接触传热,所述半导体温控器另一侧通过第二导热绝缘体与所述电池组接触传热,相邻的所述单电池之间设有第三导热绝缘体与所述第二导热绝缘体相接传热;所述导热体两端设有风扇与所述导热体内部的风道配合散热;所述第三导热绝缘体内部设有温度传感器与位于所述电池箱体内部两侧的电池管理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电池管理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半导体温控器及所述风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体内部设有隔板将所述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管理控制电路隔离。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体侧壁设有通气孔与所述风扇配合进行内外热量交换。
优选地,所述电池箱体的材质为铝板、铁板、不锈钢板、有机玻璃板之一。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第三导热绝缘体内部中心。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热敏电阻或热电偶。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三导热绝缘体内部设置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单电池间温度,并将相应的温度信号发送至电池管理控制电路,从而电池管理控制电路分别对半导体温控器和风扇进行控制。通过半导体温控器制冷或升温以及风扇散热,并经相应的导热绝缘体进行交换热量,以实现对单个电池降温或升温,以使单个电池以及电池组能够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从而使得电池组的工作温度达到较好的均衡性,可提高电池使用性能和延长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电池温度均匀调控系统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工业大学,未经广东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1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夹接机构
- 下一篇:一种手机电池保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