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灌溉种植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1742.X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81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兴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兴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A01G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655207 云南省昆明***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灌溉 种植 大棚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智能灌溉种植大棚。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大棚由于具有保温保湿的功能,在农业种植领域得到了大量的使用。但是,现有的大棚种植由于隔离种植土壤与外界的接触,在自然降雨时为了降低劳动强度,一般情况没有把覆盖膜收集,导致了雨水不能落到大棚所覆盖的土壤上,造成了大棚覆盖土壤水分不足,需要采用自来水等进行浇灌,存在用水量大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种植大棚用水量的智能灌溉种植大棚。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智能灌溉种植大棚,包括至少一个种植大棚,在紧贴所述种植大棚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在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还包括智能灌溉系统,所述智能灌溉系统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顶棚包括设置在蓄水池两侧壁上的支撑架,以及安装在支撑架上的人字形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智能灌溉系统包括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管路系统包括与蓄水池连接、并沿所述大棚端部的支撑管安装固定的连接管路,以及与连接管路连接并安装在大棚上端的浇灌管路;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湿度传感器、水泵、电磁阀、继电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湿度传感器、电磁阀、继电器的线圈引脚电性连接;所述继电器的常开引脚与水泵电性连接;所述水泵的进水口、出水口与连接管路串联连接;所述电磁阀与浇灌管路串联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人字形挡板的两侧延伸到种植大棚侧壁,并与种植大棚侧壁形成间隙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路采用塑料管、金属管、铝塑管其中任一种类。
进一步地,所述浇灌管路采用塑料管、金属管、铝塑管其中任一种类。
进一步地,所述浇灌管路面向土壤侧设置有孔径为0.5mm~2mm的通孔。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使用了蓄水池、防蒸发的顶棚、以及分别与大棚、蓄水池连接安装的智能灌溉系统等技术特征。使得本实用新型蓄水池能将大棚所在面积的雨水全部收集到蓄水池内,在防蒸发的顶棚的遮挡下,有效防止蓄水池内的水分蒸发,提高蓄水池内水分的有效利用。再通过智能灌溉系统对大棚内的湿度进行实时监控,并提高灌溉的效果和效率,实现大棚种植用水量的大幅降低,有效节约了水资源,提高了种植的产量;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智能灌溉种植大棚,在紧贴种植大棚1的至少一侧壁底角外侧设置有蓄水池2,蓄水池2的侧壁与种植大棚1的底角形成密封连接;使从种植大棚1上留下的雨水全部进入蓄水池2内,实现对雨水的有效收集。在蓄水池2的顶部设置有防蒸发的顶棚3,顶棚3包括从蓄水池2的两侧壁分别安装支撑杆4,再在支撑杆4的顶部连接横杆5,在横杆5的中部固定连接顶部支撑杆6;在顶部支撑杆6与支撑杆4和连接横杆5的连接处分别安装盖板形成人字形挡板7。人字形挡板7的两侧延伸到种植大棚1的侧壁,并与种植大棚1的侧壁形成间隙配合。使得人字形挡板7既能有效防止蓄水池内的水被蒸发,同时也能保证种植大棚1侧壁上雨水顺利流到蓄水池2内。
智能灌溉系统包括管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管路系统包括与蓄水池2连接、并沿所述种植大棚端部的支撑管8安装的连接管路9,以及与连接管路9连接并安装在种植大棚上端的浇灌管路10。控制系统的水泵11的进水口、出水口与连接管路9串联连接,将控制系统的电磁阀12与浇灌管路10串联连接;并将湿度传感器(图中未视出)安装到大棚内对湿度进行监控;将控制系统的继电器(图中未视出)的常开引脚与水泵11电性连接;最后将控制系统的控制器(图中未视出)分别与继电器的线圈引脚、湿度传感器、电磁阀12电性连接。具体实施过程中,连接管路9、浇灌管路10均可采用塑料管、金属管、铝塑管其中任一种类。本案为了节约成本,以及考虑管路的使用寿命,采用了铝塑管,并在浇灌管路10面向土壤侧设置有孔径为0.5mm~2mm的通孔,以使灌溉时水分有效渗透,以进一步提高灌溉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兴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昆明兴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174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准背接BIPV锂电光伏组件
- 下一篇:发电车接入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