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2029.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4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郑资郁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资郁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H02J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7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车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领域,具体涉及电动车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不仅造成城市道路堵塞、产生大量噪声,而且尾气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必将造成严重的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加剧以及人类对居住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除了大力推进传统汽车节能减排以外,发展噪声小、零污染排放的电动汽车无疑是减轻汽车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具有积极的意义。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主要有两种充电方式,普通交流电直接充电模式:在这种充电模式下,充电时间长,充电效率低;快速直流电充电模式:在这种充电模式下,充电时间短,充电效率高,但充电负荷大,不适合多个汽车同时充电。虽然目前世界许多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大型高效电动汽车充电站的建设,但纵观目前国内外电动汽车充电技术发展与充电站的建设,依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时间较长,需浪费消费者大量时间;一个充电站同时充电汽车数量有限;户外有线充电桩易受到侵害;建专用充电站占用大量用地等。
还有一种利用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原理,实现了电能的近距离无线传输,基于该技术可实现电动汽车在家用车库、公共停车位甚至街道边等地点的方便灵活充电。但是电动汽车实现无线充电,存在的一个明显缺陷是:原边发射线圈产生的磁场不均衡,线圈中央位置磁场强度大,周边磁场强度小。为保证电动车充电效率,安装于电动汽车上的副边拾取线圈需要位于原边发射线圈的绝对正上方。否则将造成能量的大量流失,不利于电池的高效充电。
因此如何对现有的电动车充电装置进行改进,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场地利用率高,可以进行无线充电,且停车定位方便,充电效率高的电动车充电装置。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车充电装置,包括设置在车体内的副边拾取线圈,设置在地面下的原边发射线圈,接入电源的接线桩,以及电性连接所述原边发射线圈和所述接线桩的导电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板转动连接于所述接线桩,所述原边发射线圈滑动连接于所述导电板;所述副边拾取线圈和所述原边发射线圈均呈圆形,所述副边拾取线圈上围绕有车体电磁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上围绕有地面电磁线圈,所述车体电磁线圈和所述地面电磁线圈通电后具有相互吸引力。
作为改进,一个所述接线桩连接有多个所述原边发射线圈,所述原边发射线圈呈辐射状分布于所述接线桩四周。
作为优选,一个所述接线桩连接有六个所述原边发射线圈,六个所述原边发射线圈呈矩形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通过导电板、接线桩和原边发射线圈的连接方式,可以实现原边发射线圈在一定范围内到达任意位置,又因为原边发射线圈和副本拾取线圈均为圆形,保证两者能在一定范围的任意位置对准;车体电磁线圈和地面电磁线圈的设置,可以在车辆达到充电位置附近时,两者通电,使两者相互吸引,带动原边发射线圈在导电板上滑动,导电板在接线桩上转动,最终实现原边发射线圈运动至副边拾取线圈的正下方,保证充电效率。
2、通过多个原边发射线圈的呈发射状分布,可以充分利用场地,相比现有的充电桩(如图1所示,其中编号300为充电桩),可以在单位面积内供更多的汽车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充电桩的充电排布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电排布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原边发射线圈的辐射排布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充电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原边发射线圈、导电板和接线桩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5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资郁,未经郑资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2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治疗脑癌的化合物
- 下一篇:阿吡莫德组合物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