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灌注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3868.0 | 申请日: | 201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39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温相如;李灵芝;宋远见;杨婷琳;李甜甜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D7/00 | 分类号: | A61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领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90 | 代理人: | 林辉轮 |
地址: | 22100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灌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灌注针。
背景技术
灌注固定是一种清除动物体内循环血液,减少动物细胞中生物大分子结构改变的一种基础实验方法,普遍应用于脑部疾病的科学研究。在进行大鼠脑组织灌注固定过程中,需要使用灌注针进行灌注固定,目前往往采用静脉套管针,这种方式灌注固定时间长,易浪费灌注液,同时极易发生肺循环,灌注失误率较高,因此需要发明一种专门用于灌注固定的新型灌注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灌注时肺循环的发生率、减少灌注固定的时长和减少灌注固定的耗液量的新型灌注针,现提出如下方案:
一种新型灌注针,包括针套主体和针头,所述新型灌注针的针头包括直线针头段以及与直线针头段末端相连接且一体化成型的弧形针头段,所述弧形针头段远离连接端的一端为针尖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灌注针的直线针头段和弧形针头段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刺。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灌注针的弧形针头段弦长方向与直线针头段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灌注针的针尖端为钝圆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灌注针,针头上增加了倒刺和弯曲角度,使得灌注固定更加稳定快速。
(2)采用新型灌注针,不易脱针,且明显降低灌注中肺循环的发生率以及对心脏组织的损伤。
(3)本实用新型在保证对脑组织固定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明显减少灌注固定的时长和明显减少灌注固定的耗液量。
(4)将本实用新型的针尖设计成钝圆形结构更加方便了操作者进行进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灌注针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直线针头段-1;弧形针头段-2;倒刺-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附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灌注针,包括针套主体和针头,所述新型灌注针的针头包括直线针头段1以及与直线针头段末端相连接且一体化成型的弧形针头段2,所述弧形针头段2远离连接端的一端为针尖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灌注针的直线针头段1和弧形针头段2的连接处设置有倒刺3。设计倒刺3提示操作者进针至适宜长度,避免进针过短脱针或过长损伤心肌,提高了灌注效率和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灌注针的弧形针头段2弦长方向与直线针头段1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5°。设置夹角使得灌注操作更加稳固快速。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新型灌注针的针尖端为钝圆形结构。将针尖设计成钝圆形结构更加方便了操作者进行进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灌注固定针,可简单快速完成灌注操作,极大程度地降低了灌注时肺循环的发生率,既保证了灌注质量又节约了时间和灌注液。
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医科大学,未经徐州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3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次谐波电流的抑制装置
- 下一篇:可近场通信控制的计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