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瘘管探针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21044274.1 申请日: 2016-09-08
公开(公告)号: CN206621379U 公开(公告)日: 2017-11-10
发明(设计)人: 夏泽华;张雅明;沈菲菲;张冬梅;张卫刚;杜佳琦;潘琼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主分类号: A61B17/00 分类号: A61B17/00;A61B90/00
代理公司: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60 代理人: 成丽杰
地址: 200021 *** 国省代码: 上海;3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瘘管 探针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瘘管探针。

背景技术

中国古代已对肛瘘有一定的认识,战国以前的《山海经》已明确提出了瘘的病名,并记录了治疗瘘的方法。隋代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中牡痔“肛边生鼠乳出在外者,时时出脓血”比较详细描述了肛瘘的症状和体征。宋代的《太平圣惠方》记载了将砒霜溶于黄蜡中制成药捻,纳入瘘道内进行瘘管脱管治疗。明代的《古今医统》首次记录了肛瘘挂线术的具体方法和治疗原理。古代的肛瘘手术主要分为肛瘘切开、肛瘘药线挂线治疗,19世纪90年代发现直肠末端肛腺,并经过近50年的不断研究发现肛腺与肛周感染及肛周感染后遗症(肛瘘)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人们对肛瘘的病因和病机有了新的认识,认为肛瘘是由于位于肛管齿线上的肛隐窝底部的肛腺感染引起的慢性感染性通道,肛瘘的急性期表现为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化脓性感染,称为肛周脓肿。1976年Shafik提出了中央间隙感染学说,为肛周感染发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临床手术治疗肛瘘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肛瘘的发生和发展是以时间为顺序点、在不同的组织间隙内、不同位置形成、形态不同的、多次感染的结果。肛瘘的治疗必须通过手术治疗切除感染的肛腺、肛瘘的主管和外口。目前现代医学和中医肛肠学科在临床上诊断和手术治疗都必须确定内口(感染肛腺)的位置,并彻底切除内口才能确保手术成功。

中医学和现代医学均已认识到肛管周围附有众多肌肉环绕肛管周围,以控制肛门的扩张和关闭,实现肛门的括约功能,这些肌肉呈环状分布,或依附于盆腔周围的筋膜,主要分为骨骼肌和平滑肌两种,骨骼肌主要为肛门外括约肌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由皮下部、浅部、深部组成;平滑肌主要为肛门内括约肌、肛提肌、联合纵肌;其中肛门内括约肌、外括约肌深部、耻骨直肠肌、部分肛提肌、联合纵肌组成肛门直肠环,这是肛门直肠周围最重要的肌群,是维持肛门括约功能最主要的肌群。肛门直肠周围组织间隙的感染就位于这些肌群周围的间隙内或穿行于肌群之间,从而形成复杂的感染和肛瘘,但其感染源或原发病灶仍位于齿线处,极少的肛周感染和肛瘘可能在超过齿线的更高位置形成继发的溃破口,并通入肠腔。如果患者在肛瘘的急性期(肛周脓肿)没有及时诊断和治疗,形成的脓肿穿透肛提肌或沿直肠壁向深部扩散,形成复杂性的高位肛瘘,早期为了完整切除肛瘘使创面引流通畅,可能将瘘管全部直接切开或切除,或在肛瘘的顶端造口挂线,使创面完全敞开,以保持引流通畅。这样的手术方式往往造成肛门直肠周围的肌群损伤,大片状正常组织被切除,特别是肛管直肠环的损伤是造成肛门失禁的最重要原因,其次由于切口非常深,范围非常大,造成大片状手术瘢痕,引起肛门变形,也影响肛门的括约功能,这是高位肛瘘手术中遇到的棘手问题。

1975年全国肛肠外科组确定了肛瘘的诊断标准,高位肛瘘的分类是以肛瘘累及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为界,也即肛管直肠环的最下端的位置,正由于手术治疗高位肛瘘和保护肛门括约功能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平衡,故高位肛瘘称为西医肛肠外科外科和中医肛肠科的疑难杂症。

近年来我们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高位肛瘘具有以上所述的某些特点:1.原发灶与低位肛瘘一样位于齿线上的肛隐窝底部。2.极少高位肛瘘在齿线上更高位置有内口(无论原发还是继发),整个瘘道在肛管直肠外行走。3.从理论上讲,只要切除内口及内口下端的瘘管,内口以上的管道进行充分引流,也能使高位的瘘管愈合而不损伤肛管直肠环肌群,上述思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验证。对于慢性期的肛瘘,瘘管周围的急性炎症趋于消退,然而如何才能绕开主要的肌群,准确找到肛瘘的原发病灶,高位肛瘘的主管、将瘘管的管道切开并保持通畅引流。

我们在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手术时,按照高位肛瘘形成的机理,由肛瘘的外口使用探针探入外口,沿着瘘管按照瘘管形成机制反向探查瘘管至瘘管的最深处,对于超长的瘘管,在手术探查或挂线时银丝球头探针软,起不到穿透内口,或从最深处探出皮肤的作用,而在高位蹄铁型肛瘘手术时,瘘管的最深处位于骶尾部深部,如果自肛旁皮肤向深部直接切开至直肠后壁的窦道,而没有探针引导时易误伤肠壁,且无法准确定位窦道位置。如在肛瘘最深处引导的作用,普通的探针粗细均匀,质地软,拿捏困难,操作时不易固定,如由助手操作时更难固定,影响操作及手术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瘘管探针,以提高瘘管探针使用性能,并提高手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瘘管探针,包含:具有球头的探针本体和用于持握的手柄;

所述探针本体的尾端和所述手柄通过螺纹可拆卸式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未经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42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