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高频引弧器的氩弧焊工业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5632.0 | 申请日: | 201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52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张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小凡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28 | 分类号: | B23K9/28;B23K9/16;B23K9/29;B23K9/06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于青娟 |
地址: | 526000 广东省肇庆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频 引弧器 焊工 机器人 | ||
1.一种基于高频引弧器的氩弧焊工业机器人,它包括机械手臂、装设于机械手臂的末端的焊枪以及装设于焊枪上的引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弧器包括外保护壳、装设于外保护壳内的集成驱动板以及装设于外保护壳上并与集成驱动板电连接的电弧放电引出端脚,所述集成驱动板上设置有一用于将220V交流电进行倍数升压后并输出的倍压电路和用于将倍压电路输出的电压转换为脉冲电流并通过电弧放电引出端脚输出的引弧触发电路;
所述倍压电路具有分别与220V交流电相连的电源输出C端和电源输入D端;所述倍压电路包括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串联第一电阻后作为倍压电路的电源输入C端来使用、阴极通过并联设置的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引弧触发电路,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第一电阻与第一二极管之间、阳极接地,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还通过顺序串联的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接地并同时通过顺序串联的第一电容和第二电容接地,所述倍压电路的电源输入D端连接于第五电阻与第四电阻之间并同时连接于第一电容与第二电容之间;
所述引弧触发电路具有信号控制A端和信号控制B端,所述引弧触发电路包括第三二极管、第四二极管、第一或非门、第二或非门、第三或非门、第四或非门、第五或非门、第六或非门、第一单向晶闸管、第二单向晶闸管、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光耦隔离器和高频升压变压器;
所述第二或非门的输入A端作为引弧触发电路的信号控制A端、输入B端连接于第四或非门的输入A端并同时通过第六电阻与第三或非门的输入A端和输入B端相连、输出Y端通过第七电阻连接第一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三或非门的输入A端和输入B端同时通过第四二极管连接于第一或非门的输出Y端、输出Y端通过第三电容连接第六或非门的输入A端和输入B端;所述第一或非门的输入A端串接第八电阻后作为引弧触发电路的信号控制B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阴极连接于第一或非门与第八电阻之间、阳极接地,所述第三二极管还并联有第四电容,所述第五或非门的输入A端和输入B端同时 与第二或非门的输入A端相连、输出Y端连接于第四或非门的输入B端,所述第四或非门的输出Y端通过第九电阻连接第二三极管的基极,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电阻连接于第一单向晶闸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一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于高频升压变压器的初级侧的一端,所述第六或非门的输出Y端连接于光耦隔离器的其中一个输入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十一电阻连接第二单向晶闸管的控制极,所述第二单向晶闸管的阳极连接于高频升压变压器的初级侧的另一端,所述光耦隔离器的输出端的集电极通过一功率开关管与倍压电路的输出端相连、输出端的发射极连接于高频升压变压器的初级侧的中部,所述电弧放电引出端脚连接于高频升压变压器的次级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引弧器的氩弧焊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保护壳由隔热材料制成,所述隔热材料包括基板和形成于基板表面的隔热涂层构成,所述基板为表面经过磷化处理的30CrMnSiA钢板,所述隔热涂层为以有机硅树脂、玻璃粉和聚碳硅烷为黏结剂并通过添加三氧化二铝、碳化硅、二氧化锆、氮化硼、二氧化硅以及碳纤维所形成的混合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引弧器的氩弧焊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厚度为1mm,所述隔热涂层的厚度为900-1000μm。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高频引弧器的氩弧焊工业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械手臂包括:
一卡盘;
一第一旋转驱动马达,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马达座设于卡盘的上表面上且第一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上套装有一旋转盘;
一第一U型摆座,所述第一U型摆座装设于旋转盘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马达通过旋转盘带动第一U型摆座在X-Z轴平面内相对于卡盘作旋转运动;
一第二旋转驱动马达,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马达嵌装于第一U型摆座的座口侧壁内且第二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贯穿于第一U型摆座的座口分布;
一第二U型摆座,所述第二U型摆座的底部形成有第一轴联臂,所述第一轴联臂的底端卡装于第一U型摆座的座口内并套接第二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所述第二旋转驱动马达通过第一轴联臂带动第二U型摆座在X-Y轴平面内相对于第一U型摆座作摆动运动;
一第三旋转驱动马达,所述第三旋转驱动马达嵌装于第二U型摆座的座口侧壁内且第三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贯穿于第二U型摆座的座口分布;
一第四旋转驱动马达,所述第四旋转驱动马达的外壳底面上形成有第二轴联臂,所述第二轴联臂的底端卡装于第二U型摆座的座口内并套接第三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所述第三旋转驱动马达通过第二轴联臂带动第四旋转驱动马达在X-Y轴平面内相对于第二U型摆座作摆动运动;
一第三U型摆座,所述第三U型摆座装设于第四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上,所述第四旋转驱动马达驱动第三U型摆座在Y-Z轴平面内作旋转运动;
和
一第五旋转驱动马达,所述第五旋转驱动马达嵌装于第三U型摆座的座口侧壁内且第五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贯穿于第三U型摆座的座口分布;
所述焊枪的末端设置有一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位于第三U型摆座的座口内并套接第五旋转驱动马达的动力轴,所述第五旋转驱动马达通过固定座带动焊枪和引弧器在X-Y轴平面内相对于第三U型摆座同步进行摆动运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小凡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肇庆市小凡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563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电动床
- 下一篇:一种方便病人使用的护理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