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点切向调风、配风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5691.8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01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峰;李庆金;徐鹏;李耿;卢东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00 | 分类号: | F23C10/00;F23C10/18;F23L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京大律师事务所11321 | 代理人: | 刘向辉,王凝 |
地址: | 24108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点 风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风管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点切向调风、配风管路。
背景技术
已知的多点配风管路常出现各出风点风量不均,而且无法按需调节,导致燃烧室中的生物质颗粒无法呈现漂浮状态,实现充分燃烧。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多点切向调风、配风管路,切向进风使风向呈现螺旋式上升,延长颗粒下落的时间,使颗粒呈现悬浮状态,进而延长颗粒与火焰接触的时间,保证颗粒充分燃烧;采用大小不同的管径,保证了出风口风量均匀;采用风量调节装置,可以按照燃烧室中颗粒燃烧的状态,调节风量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多点切向调风、配风管路,包括设有进风口的主进风管路,主进风管路依次连通有一级进风管、二级进风管、三级进风管和四级进风管,所述的一级进风管、二级进风管、三级进风管和四级进风管上分别连通有一级出风管、二级出风管、三级出风管和四级出风管,一级出风管、二级出风管、三级出风管和四级出风管均通过调风装置连通燃烧室。
优选地,调风装置包括调风管道,调节手柄以及翻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的技术方案,一级进风管、二级进风管、三级进风管和四级进风管的管径各不相同。
优选地,一级进风管、二级进风管、三级进风管和四级进风管的管径依次减小。
优选地,一级出风管、二级出风管、三级出风管和四级出风管依次自下向上切向环绕连通燃烧室。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切向进风使风向呈现螺旋式上升,延长颗粒下落的时间,使颗粒呈现悬浮状态,进而延长颗粒与火焰接触的时间,保证颗粒充分燃烧;采用大小不同的管径,保证了出风口风量均匀;采用风量调节装置,可以按照燃烧室中颗粒燃烧的状态,调节风量大小。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而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燃烧室连接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调气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中:1、进风口,2、主进风管路,3、燃烧室,4、四级出风管,5、四级进风管,6、三级出风管,7、三级进风管,8、二级进风管,9、二级出风管,10、一级出风管,11、一级进风管,12、调风装置,13、调节手柄,14、翻板,15、调风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对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示范目的,而绝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多点切向调风、配风管路,包括设有进风口1的主进风管路2,主进风管路2依次连通有一级进风管11、二级进风管8、三级进风管7和四级进风管5,一级进风管11、二级进风管8、三级进风管7和四级进风管5上分别连通有一级出风管10、二级出风管9、三级出风管6和四级出风管4,一级出风管10、二级出风管9、三级出风管6和四级出风管4均通过调风装置12连通燃烧室3。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调风装置12包括调风管道15,调节手柄13以及翻板14。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级进风管11、二级进风管8、三级进风管7和四级进风管5的管径各不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一级进风管11、二级进风管8、三级进风管7和四级进风管5的管径依次减小。
优选地,一级出风管10、二级出风管9、三级出风管6和四级出风管4依次自下向上切向环绕连通燃烧室3。
空气通过进风口1通过一级进风管11,一路通过一级出风管10,经风量调节装置12调节后,从切向方向进入燃烧室3,一路通过二级进风管8,由二级进风管8分支两路,一路通过二级出风管9,经风量调节装置12调节后,从切向方向进入燃烧室3,一路通过三级进风管7,由三级进风管7分支两路,一路经过三级出风管6,经风量调节装置12调节后,从切向方向进入燃烧室3,一路经过四级进风管5,经调节装置12调节后,从切向方向进入燃烧室3。
空气通过主进风管路2切向进入燃烧室3后,在燃烧室3内,空气沿着燃烧室3内壁呈螺旋状上升,从而使颗粒下降过程中产生向上的阻力,进而延长颗粒下落的时间,也就是增加了颗粒与火焰接触的时间,使颗粒呈现悬浮状,保证物料充分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谷王烘干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56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