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监测数据采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46995.6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06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徽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G08C1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88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节能 监测 数据 采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智能化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节能监测数据采集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监测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高科技研发实验室,博物馆文物,档案管理,建材实验,重要的医疗场所,办公场所、厂商等建筑物内几乎都需要监测空气的温度、湿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温湿度监测系统仍然采用有线传输的方法,而有线传输设备,不仅会因为大量铺设的光纤或者电缆降低了系统的灵活性、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而且当电源线、控制线和信号线混在一起时,还可能会出现相互之间干扰的现象,尤其是当监测点过多时,不仅成本更高,而且布线会更复杂,有线传输的问题也会随之更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建筑节能监测数据采集器。
一种建筑节能监测数据采集器,包括下位机、上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机的无线信号端口与下位机无线收发模块相连接,无线收发模块的输出端与上位机无线路由器相连接,上位机无线路由器与下位机无线路由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下位机无线路由器的输入端与上位机的无线信号端口相连接,下位机的检测数据输入端口分别与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相连接,下位机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下位机报警器的输入端相连接,上位机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上位机报警器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下位机的显示信号输出端口与下位机显示器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上位机的显示信号输出端口与上位机显示器的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传感器对建筑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进行监测,当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数据超出设定的范围时,上位机报警器和下位机报警器发出报警信号,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数据采集精度高的优势,同时下位机和上位机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相通信,可实现远程的数据采集和监控,能够避免有线数据传输带来的成本高、容易受到干扰等诸多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节能监测数据采集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下位机显示器,2、下位机报警器,3、温度传感器,4、湿度传感器,5、下位机,6、上位机无线路由器,7、下位机无线路由器,8、上位机无线收发模块,9、上位机显示器,10、上位机,11、下位机无线收发模块,12、上位机报警器,13、二氧化碳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建筑节能监测数据采集器,包括下位机5、上位机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下位机5的无线信号端口与下位机无线收发模块11相连接,无线收发模块11的输出端与上位机无线路由器6相连接,上位机无线路由器6与下位机无线路由器7通过无线通信方式连接,下位机无线路由器7的输入端与上位机10的无线信号端口相连接,下位机5的检测数据输入端口分别与温度传感器3、湿度传感器4和二氧化碳传感器13相连接,下位机5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下位机报警器2的输入端相连接,上位机10的报警信号输出端口与上位机报警器12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所述下位机5的显示信号输出端口与下位机显示器1的输入端口相连接。
所述上位机10的显示信号输出端口与上位机显示器9的信号输入端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徽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徽机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469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额外功能的空气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反熔丝单元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