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落地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0913.5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41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翔;周围;孙克俭;叶显宏;查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运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4000 安徽省铜陵市高***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落地式 电动汽车 交流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落地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清洁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电动汽车其前景被广泛看好,也符合国家新型能源的战略要求。电动汽车发展很快,但自身的缺点也很突出,比如:续航里程小,需要经常充电;充电时间较长等等。因此,如何合理的给电动汽车充电是一个重要的课题,而采用充电桩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充电问题。
目前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分为直流充电桩和交流充电桩两大类。直流充电桩一般接入交流电网,输出直流电给电动汽车充电,直流充电桩充电快速,结构复杂,一般适用于大、中型充电站。所述的交流充电桩接入交流电网,为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交流充电桩充电较慢,结构简单,适用于路边及小型充电站。由于交流充电桩内部设有电子元器件,并且充电桩需要适用于室外及路边环境,环境较为恶劣,因此,高防护等级的结构设计已成为充电桩领域必不可少的一项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落地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落地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上侧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侧的主壳体上设有急停开关,主壳体下侧设有充电交流连接器,所述主壳体上端的壳体上腔内安装有主控板,主壳体下端的壳体下腔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主壳体的壳体上腔背部设有背上门,主壳体的壳体下腔背部设有背下门,背上门上安装有背上门暗锁,背下门上安装有背下门锁具。
所述背上门暗锁连接主壳体与主壳体,上门暗锁一侧设有门板密封条。
所述主壳体上端设有防雨檐,主壳体下端设有导水流底座,主壳体中部设有防雨腰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交流充电桩,完全适用于室外恶劣环境,特别是马路边,方便电动汽车随停随充,具有很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防雨檐、导水流底座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腔、壳体下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背下门锁具安装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背上门暗锁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现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7所示,一种落地式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包括:主壳体10,所述主壳体10上侧设有控制面板20,控制面板20上侧的主壳体10上设有急停开关30,主壳体10下侧设有充电交流连接器40,所述主壳体10上端的壳体上腔104内安装有主控板50,主壳体10下端的壳体下腔105内安装有控制电路板60,主壳体10的壳体上腔104背部设有背上门70,主壳体10的壳体下腔105背部设有背下门80,背上门70上安装有背上门暗锁701,背下门80上安装有背下门锁具801。
所述背上门暗锁701连接主壳体10与主壳体10,上门暗锁701一侧设有门板密封条702。
所述主壳体10上端设有防雨檐101,主壳体10下端设有导水流底座103,主壳体10中部设有防雨腰身102。
充电桩的主壳体结构主要有三个部份的设计:首先,壳体的顶部设计有防雨檐101,防雨檐的宽度比正常的壳体宽出许多,这样控制面板20的一些主要外设元器件可以不受一般雨水的冲击。而急停开关30安置在防雨檐的下部,并且用了隐藏式的设计,急停开关大部嵌入壳体内,不仅达到了保护的作用,而且还有美观的作用;其次,壳体的中部设计有防雨的腰身102,而充电交流连接器40就安置在腰身的侧上部,并且用了隐藏式的设计,连接器本体完全嵌入壳体内,结合防雨腰身的作用,完全可以承受一般雨水的冲击;最后,壳体的底部设计了导水流底座103,壳体中部的进线柱为圆柱形,两侧漏空,因为所述的桩体完全要适用于室外,特别是马路边,马路边难免有积水的时候,本桩体可以侵泡在深达110mm的积水里,而不会对积水的流动产生阻碍作用,也减少了由于长时间侵泡在积水中对桩体产生的侵蚀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运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运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09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主平面清洁机器人
- 下一篇:具有智能系统的乘坐式地板清洁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