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2232.2 | 申请日: | 2016-09-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3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梅珑;沈武;严维平;金来;高鹏飞;李爱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31219 | 代理人: | 王华英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合肥市合肥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站立 辅助 装置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护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医疗公共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日渐升高。而高龄老年人的自我照料能力差,主要由家庭护理,护理费用高,劳动强度大,护理条件急需改善。同时,各类残疾人和长期卧床老年人的大量存在。这就使得助老助残问题正日益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具有正面积极的作用,对于提高老年人和残疾人的生活质量,保证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部分人群,如高龄老年人和残疾人在日常中并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轻松站立或坐下,而且由于年龄的增长或者是意外伤害,他们的下肢各关节可能不足以去支撑他们的身体自重。这就需要一个站立辅助装置。
然而,在国内外的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翘起的翻板将人体从臀部向前推动而立起的方式,因此并不符合人体站立的自然习惯,并且现有技术中还缺少维持人体站立后的站立姿态的技术手段。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不符合人体站立习惯,且缺少维持人体站立后姿态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所述站立辅助装置包括:框架机构,包括上部框架、连接框架和下部框架;所述连接框架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活动连接,所述上部框架和所述下部框架水平设置,所述上部框架在所述连接框架的旋转带动下调整高度和位置;扶手机构,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的上方;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框带动所述上部框架转动;控制机构,设置在所述上部框架上,且和所述驱动机构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机构的动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操作模块,用于用户进行操作选择;控制模块,用于根据用户选择的操作向发送控制指令;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指令驱动所述站立辅助装置实现用户姿势的调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模块包括选择单元、手动控制单元和自动控制单元;所述选择单元用于选择使用所述手动控制单元或所述自动控制单元进行操作;所述手动控制单元用于用户手动调整所述站立辅助装置的动作;所述自动控制单元用于自动调整所述站立辅助装置的动作。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存储单元和数据库;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将用户手动控制的路线存储进所述数据库中;所述数据库用于存储手动控制的路线和预设的路线,并在自动控制时供用户进行选择和调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还包括第一驱动单元和第二驱动单元;所述第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扶手机构沿所述上部框架水平移动;所述第二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连接框架带动所述上部框架上下移动。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站立辅助装置的运行速度或者幅度是否在预设的范围之内,以及对所述控制系统进行故障检测。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一种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更加符合人体姿势和动作习惯,能够满足用户站立及其相关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图1的左视图。
图3显示为图1的俯视图。
图4显示为图1的正视图。
图5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的框架示意图。
图6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的控制系统的电压信号周期变化示意图。其中,a为开始时的电压示意图;b为第二电机的供给电压示意图;c为第一电机的供给电压示意图;d为锁定开关的供给电压示意图。
图7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中扶手机构的移动路线示意图。
图8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在A1位置时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9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在A2位置时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10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在A3位置时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图11显示为本发明站立辅助装置在A4位置时的操作状态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框架机构
2扶手机构
3驱动机构
4控制机构
11 上部框架
12 连接框架
13 下部框架
21 第二传动器
22 扶手
23 手杆
24 连接架
31 第一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三联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223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