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3030.X | 申请日: | 2016-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09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强;丁冲;刘名兴;马亚邦;李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 |
主分类号: | F42B3/10 | 分类号: | F42B3/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646605***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拆卸 歧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尤其适用于集束式导爆索,属于网络传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将限制性导爆索集成一束后,通过螺纹涂胶固化在金属壳体内,一旦装配完成,则不能再次进行拆卸,若其中一根限制性导爆索发生损伤,损伤的导爆索不能单独更换,只能将整个歧管更换,不利于产品维修。若要改变导爆索数量,只能重新设计和生产歧管,不利于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当多个歧管相互连接组成传爆网络时,安装空间的限制因素较多,亟需设计一种可拆卸的歧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通过套筒与套管的配合,实现了套筒或套管的灵活更换,克服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无法单独更换的难题;通过套管与雷管座的配合,实现了导爆索、雷管、火帽的快速维修,弥补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难以维修的缺陷;通过分别设置火帽和雷管的装药密度,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安全可靠,提升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包括导爆索、套管、雷管、火帽、雷管座、套筒和壳体;壳体上埋设有用于安装雷管座的套筒,雷管和火帽配合安装在雷管座中,雷管座与套管固定连接,导爆索穿设在套管中,并与火帽贴合。
在上述的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中,还包括压块、螺钉和弹垫;压块一侧与弹垫贴合,压块另一侧设有用于配合螺钉的螺孔,通过压块、螺钉和弹垫将套管固定在套筒中。
套管的数量不少于个。
雷管内装有氮化铅,氮化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2.9~3.2g/cm3。
雷管内还装有黑索今,黑索今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6g/cm3。
火帽内装有斯蒂芬酸铅,斯蒂芬酸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7g/cm3。
火帽内装有烟火药,烟火药的装药密度为1.3~2.7g/cm3。
雷管距火帽端面的距离不小于5mm。
套筒的数量不少于个。
壳体采用立方体结构,壳体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定位的支耳。
雷管与火帽的位置可以互换。
导爆索可用堵头代替。
任意一根导爆索均能使贴合的火帽工作,继而使所有的火帽及雷管工作。
每一个雷管均能使内部穿设的导爆索工作,而火帽不能使贴合的导爆索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筒与套管的配合,实现了套筒或套管的灵活更换,克服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无法单独更换的难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套管与雷管座的配合,实现了导爆索、雷管、火帽的快速维修,弥补了传统的集束式歧管结构难以维修的缺陷。
3、本实用新型通过分别设置火帽和雷管的装药密度,确保了整个装置的安全可靠,提升了装置整体的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紧凑,适用于多种工作环境,在复杂工况下依然能够良好运转,具有通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特点。
5、本实用新型的压块、螺钉和弹垫均为标准件,无需特制,而且便于维修和更换,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其中:1导爆索;2套管;3雷管;4火帽;5雷管座;6套筒;7壳体;8压块;9螺钉;10弹垫;11支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更加明了,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3所示,一种可拆卸歧管结构,包括导爆索1、套管2、雷管3、火帽4、雷管座5、套筒6和壳体7;壳体7上埋设有用于安装雷管座5的套筒6,雷管3和火帽4配合安装在雷管座5中,雷管座5与套管2固定连接,导爆索1穿设在套管2中,并与火帽4贴合。
还包括压块8、螺钉9和弹垫10;压块8一侧与弹垫10贴合,压块8另一侧设有用于配合螺钉9的螺孔,通过压块8、螺钉9和弹垫10将套管2固定在套筒6中。
套管2的数量不少于3个。
雷管3内装有氮化铅,氮化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2.9~3.2g/cm3。
雷管3内还装有黑索今,黑索今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6g/cm3。
火帽4内装有斯蒂芬酸铅,斯蒂芬酸铅的装药密度范围是1.5~1.7g/cm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未经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川南机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30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污泥高效脱水的调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海藻多糖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