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双线填方地段独立墩柱式承轨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7174.2 | 申请日: | 201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7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和;郭建湖;赵新益;姜鹰;姚洪锡;李巍;王勇刚;杨辉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00 | 分类号: | E01B2/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42201 | 代理人: | 周磊 |
地址: | 430063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速 交通 工程 双线 填方 地段 独立 墩柱式承轨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低置线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双线填方地段承轨梁结构型式。
背景技术
中低速磁悬浮轨道交通属于一种新型交通方式,国内外的研究成果较少,全世界开通运营的线路更是少数。目前只有2005年3月日本建设开通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业运行线-东部丘陵线和2014年6月韩国开通的中低速磁悬浮铁路商务运行线。而中国的中低速磁悬浮交通目前只有国防科技大学试验线、青城山试验线、唐山实验线,但没有投入运营的正式线路,且均以高架结构为主,鲜见有关低置线路承轨梁结构方面的研究与应用。
中低速磁悬浮悬交通土建部分主要包含桥梁、低置线路、车站及车辆段,低置线路由轨排、承轨梁与承轨梁下路基组成,支承轨道的承轨梁设置在由土工结构物构成的路基之上,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的运行包括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需要在承轨梁上完成的。磁悬浮列车对线路结构变形要求很高,因为结构很小的变形就可能影响乘车的舒适性甚至威胁行车安全,所以承轨梁的设计十分重要。
现有的承轨梁结构应用在中低速磁悬浮交通低置线路上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低置线路承轨梁结构设置于路堤土工结构物之上,路堤土工结构物由填料填筑压实而成,压实质量不易控制,后期容易发生变形,工后沉降难以控制。
(2)低置线路承轨梁结构对路基及地基的工后沉降要求高,而线路穿过区域的地质条件一般都是复杂多变的,因此还需要同时对地基进行加固处理,路基填筑放坡后地基加固面积增大,造价高,工期长;且地基处理属于隐蔽性工程,采用常规的软土地基加固措施进行加固,施工质量不易控制。
(3)由于填料填筑压实而成的低置线路土工结构物具有易损性,且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相对容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引起承轨梁下基床纵向和横向稳定性变差,从而使承轨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受损。
磁悬浮低置线路承轨梁对路基工后沉降、基床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要求更高,当线路位于地基加固地段时,采取传统的承轨梁结构型式存在施工工期长,施工质量不易控制、结构整体稳定性差及经济性差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双线填方地段独立墩柱式承轨梁结构,可避免传统低置线路承轨梁结构的缺陷,施工质量更容易控制,长期稳定性更好,而且其既满足中低速磁悬浮交通工程轨道结构对承轨梁结构变形和工后沉降的高要求,又满足基床长期稳定性、耐久性和施工质量的可控性的要求,且经济性更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中低速磁浮交通工程双线填方地段独立墩柱式承轨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桩基承载结构、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两排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承轨梁下路基填料和承轨梁侧回填填料,其中,
所述桩基承载结构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桩基承载结构均竖直设置,并且每根所述桩基承载结构的顶端均承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
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顶部承接两排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并且所述桩基承载结构嵌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与其刚接,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与每排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一体浇筑成型,从而共同构成钢筋混凝土承轨梁;
两排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之间设置有线间排水坡段,所述线间排水坡段具有横向坡度和纵向坡度,以用于将水流引入相邻两节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节间伸缩缝进而将水流排出;
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设置在浅层加固区和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之间,以用于为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和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提供施工平台,并为所述桩基承载结构提供侧向支撑;其中,所述浅层加固区设置在软弱地层的浅表层,并且所述浅层加固区、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及所述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的纵向一致;
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通过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承接,并且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抵住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两侧,以对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起保护作用及约束所述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的横向移动,并提供养护维修通道;
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和所述承轨梁两侧回填填料共同构成填料填筑体,所述填料填筑体两侧设置有排水坡;
每根所述桩基承载结构的下端依次穿过所述承轨梁下路基填料、所述浅层加固区和所述软弱地层后伸入持力层内,以在软弱地层产生沉降时,所述桩基承载结构可承受负摩阻力,从而向钢筋混凝土承轨梁底板和钢筋混凝土梁式结构提供稳定的承载力,以降低因填料填筑体的沉降对钢筋混凝土承轨梁的竖向、纵向和横向刚度产生的不利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71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