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电脑空调散热板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8732.7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3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王红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F25B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1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电脑 空调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调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多用电脑空调散热板。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通过精简电脑结构实现了携带的便捷,为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然而通过牺牲主机空间,导致内部空间狭小,换来的是散热性能不好这一无法克服的缺点,故长时间使用笔记本电脑的人会选择给笔记本电脑配一个风扇散热板,但是风扇散热板一般而言结构简单,受限于风扇功率,往往散热效率不高,并且因无法过滤空气中的灰尘,强制送风反而加剧了电脑主板的灰尘积累,而人们在使用电脑的时候,也会因电脑内部的高温传导至键盘以及空气中,感受到燥热。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出多用电脑空调散热板,有效克服上述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多用电脑空调散热板,包括,板体外壳、微型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风机系统、新风系统以及控制面板,所述的板体外壳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风机系统与新风系统设置在下层,所述的控制面板设置在板体外壳的侧边,所述的微型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设置在板体外壳的顶边,所述的新风系统设置在板体外壳的中部,所述的风机系统设置在板体外壳的底边。
进一步的,所述的风机系统为两台直流或者交流离心式风机,所述风机空间相互独立,每个风机的风道分别从各自的空间中引出,相互平行,风道经过180°转折,最终交汇到板体外壳的上层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的新风系统的进风口穿过板体外壳下层的底板与外界相通,所述的进风口处设置有空气净化系统,由HEPA高效过滤网、静电除尘器、活性碳、离子发生器及触媒滤网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板体外壳的上层设置有两个圆形出风口,所述的板体外壳上层的四个侧边都设置有条状出风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板体外壳设置有温度探测装置,所述的温度探测装置分别设置在控制面板的侧边以及圆形出风口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可以预见到的有益效果为:成功将大型空调压缩至散热板大小,实现了携带的可能,不但为笔记本提供更佳的散热效果,还能有效阻隔电脑内部空间的灰尘积累,还能进行周围空间的温度调节,令笔记本电脑在使用的时候更加顺畅,使用者更加舒适。
附图说明
图1为板体外壳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板体外壳1下层的分布图。
图3为板体外壳1的侧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外形示意图。
其中:板体外壳1、微型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风机系统5、新风系统6、控制面板7、温度探测装置8、离心式风机51、风道52、进风口61、空气净化系统62、圆形出风口63、条状出风口6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参照附图1至附图4所示,多用电脑空调散热板,包括,板体外壳1、微型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风机系统5、新风系统6以及控制面板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外壳1分为上下两层,所述的微型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风机系统5与新风系统6设置在下层,所述的控制面板7设置在板体外壳1的侧边,所述的微型压缩机2、冷凝器3、蒸发器4设置在板体外壳1的顶边,所述的新风系统6设置在板体外壳1的中部,所述的风机系统5设置在板体外壳1的底边。
所述的风机系统5为两台直流或者交流离心式风机51,所述风机空间相互独立,每个风机的风道52分别从各自的空间中引出,相互平行,风道52经过180°转折,最终交汇到板体外壳1的上层空间。
所述的新风系统6的进风口61穿过板体外壳1下层的底板与外界相通,所述的进风口61处设置有空气净化系统62,由HEPA高效过滤网、静电除尘器、活性碳、离子发生器及触媒滤网组成。
所述的板体外壳1的上层设置有两个圆形出风口63,所述的板体外壳1上层的四个侧边都设置有条状出风口64。
所述的板体外壳1设置有温度探测装置8,所述的温度探测装置8分别设置在控制面板7的侧边以及圆形出风口63的中间。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沃海森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87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