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变节距的塑化转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9673.5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41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武军;陈锐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亿美特模塑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60 | 分类号: | B29C45/60;B29C45/47;B29C47/40;B29C4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傅海鹏 |
地址: | 436000 湖北省鄂州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变节 塑化 转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子,具体是一种变节距的塑化转子。
背景技术
高分子材料加工的关键步骤之一,是将常温下的粉状或颗粒状物料送入机筒螺杆,经过高温加热、压缩和塑化以后成为高温熔体,然后进行成型加工,压缩和塑化效果与塑化装置的结构关系极大。传统的机筒螺杆的塑化过程是基于剪切流变原理工作的,即依靠对物料的剪切撕扯和发热作用完成对物料的塑化,这在实际运用中存在塑化温度不易控制,压力不稳定,物料适应性窄、对高分子链损伤大、能耗高的缺点。为此,我国工程院瞿金平院士提出了基于拉伸流变原理的塑化装置构造理论,并在实践中创造了若干不同结构的转子和定子以实现对高分子材料的拉伸流变塑化作用,对提高物料的塑化质量、多相混合分散性和节能产生了显著效果。作为一种全新原理的塑化转子和定子构造技术,各种不同的结构仍在持续开发过程中,其中关键的塑化和输送之间的结构关系仍待探索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节距的塑化转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节距的塑化转子,包括转子副,其特征在于,转子副由两根共轭的转子构成,所述转子副转子的中部有塑化段,转子副的两根转子在塑化段的直径相同,转子副的两根转子逆向共轭旋转和塑化段螺旋节距尺寸沿轴向的交替变化,使物料在螺旋沟槽内产生交替的体积变化和脉动的同时,也连续地产生输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副的两根转子的塑化段均由多个塑化节构成,且塑化节的螺旋节距尺寸沿转子轴向尺寸交替变化,每个塑化节均由一个大节距螺旋曲面和一个小节距螺旋曲面连接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副的两根转子分别对应设置在定子内部的两个圆柱空腔内,两个圆柱空腔相交且横截面为“8”字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化段的输入端依次为压缩段和输送段,塑化段的输出端为均化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化段小节距螺旋曲面的节距等于压缩段和均化段的最小节距,塑化段大节距螺旋曲面的节距则根据物料的拉伸流变特征确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输送段对应的圆柱空腔安装料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塑化节的数量为5-20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为锥形,而定子中与转子匹配的定子空腔为漏斗状,所述输送段到匀化段的直径依次减小,构成锥形双转子挤出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转子的输出端安装止逆部件,而定子的输出端安装射嘴,构成塑料注塑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对塑化段采用了特殊的节距交替变化设计,解决了在拉伸流变原理下的拉伸/压缩/输送三要素的统一构造问题,与其他构造方法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全塑化过程只有体积变化而无体积突变,具有更充分的拉伸流变塑化特性;
(2)本实用新型塑化输运效率高,节能特性更好;
(3)本实用新型可以依照物料的拉伸流变特性,灵活改变最大节距和塑化节数,使转子副的结构与物料特性更好地匹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转子截面示意图。
图3为平形双转子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锥形双转子挤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塑料注塑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变节距的塑化转子,包括转子副,转子副由两根共轭的转子1构成,两根转子1分别对应设置在定子2内部的两个圆柱空腔3内,两根转子1的旋向相对,两个圆柱空腔3相交且横截面为“8”字形,从而保证两根转子1能够啮合。
所述转子副的中部设置塑化段13,塑化段13的输入端依次为压缩段12和输送段11,塑化段13的输出端为均化段14。
所述输送段11对应的圆柱空腔安装料斗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亿美特模塑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亿美特模塑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96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