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中医微创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59689.6 | 申请日: | 2016-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34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志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志坚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江律师事务所11537 | 代理人: | 朱红来 |
地址: |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中医 探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中医微创探针。
背景技术
中医微创探针是由金属材料做成的在形状上似针又似刀的一种新型用具。探针疗法操作的特点是在治疗部位刺入深部到病变骨面处进行轻轻的点切、剥离等减张骨面减压力,以达到松解止痛祛病的目的。现有的中医探针均为实体针具,这类针具在为患者实施手术时,因空气进不去无法平衡压力而使人体肌肉组织和血管的压力较大,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痛楚。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中医微创探针。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医微创探针,由针体和针柄组成;针体插置在针柄的前端;针体头部的前侧面、后侧面均向中心轴线方向倾斜,形成扁平的刀刃;
刀刃与其左侧面、右侧面的连接方式均为平滑连接;针体的头部0.5~1.0cm处至针体的尾部开设有减压槽;减压槽的深度、宽度均为0.1~0.15mm;
针柄的后端为圆柱型,圆柱型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纹;针柄的前端扁平,扁平的方向与刀刃的方向一致。
针体的直径为0.4~1.2mm。针体的长度为3~12cm。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减压槽可以有效减张骨面,软组织,关节囊压力,达到减张、减压的目的,从而减轻患者的手术痛楚;探针前端具有刀刃、无直角,能轻松分离软组织并减少对旁侧组织的伤害;针柄前端与刀刃的扁平方向一致,有助于医生在探针进入组织后对刀刃的方向进行判断,从而实施有效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柄;2、防滑纹;3、减压槽;4、针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针体4和针柄1组成;针体4的直径为0.4~1.2mm、长度为3~12cm。针体4插置在针柄1的前端;针体4头部的前侧面、后侧面均向中心轴线方向倾斜,形成扁平的刀刃;刀刃的前端薄、后端厚,可以轻松进入人体组织及骨面,并对软组织进行快速分离。
刀刃与其左侧面、右侧面的连接方式均为平滑连接,无90°直角,在实施操作时,可以有效减少刀刃旁侧对软组织的伤害并减轻患者痛楚;针体4的头部0.5~1.0cm处至针体4的尾部开设有减压槽3;减压槽3的设置可以在手术操作时平衡组织及骨面的内外气压,从而达到减张、减压的效果;减压槽3的深度、宽度均为0.1~0.15mm;减压槽3由激光打制,生产方便。
针柄1的后端为圆柱型,方便医生捻转探针,圆柱型端面上设置有防滑纹2;针柄1的前端扁平,扁平的方向与刀刃的方向一致,便于控制刀刃进入组织时的方向,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因找不准刀刃方向而对肌肉和组织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中医探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设置减压槽可以有效舒张血管内外的血压,达到减张、减压的目的,减轻患者的手术痛楚;
(2)、针体前端形成刀刃,使组织切入更快、更轻松,还可以探组织深度;
(3)、针体前端平滑无直角,手术操作时能有效减轻探针对旁侧组织如肌肉,血管,神经的伤害,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手术痛楚;
(4)针柄的前端设计与刀刃保持一致,有助于增强医生根据针柄方向对刀刃方向进行判断,从而正确无误的实施诊断,避免因找不准刀刃方向而对肌肉和组织造成的无端伤害;
(5)针柄的后端为圆柱型,能捻转操作刺激组织,让组织更得气。
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志坚,未经王志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596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