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柔性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5152.0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5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崔凯;何元涛;陈刚;韩永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26;H01M2/0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中浚雄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44254 | 代理人: | 李肇伟 |
地址: | 5108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尤其是一种可弯折的柔性电池。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社会中普遍存在,从便携式手机到手表,电子设备处处可见。这些电子设备中的很多都需要某种便携式电源。这些电子设备中的很多具有独特的形状因数,因此,任何一个电子设备的便携式电源可能无法装配到任何其他电子设备中。此外,这些独特的形状因数经常需要柔性电池布置,而常规电池组常常过于刚硬,反复折弯它们可能导致电池单元损坏和电池故障。尝试容纳非柔性电池组的结果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封装尺寸可能不理想。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快速发展,需研发能满足其“薄、异性、可弯折、能量密度高”等特点柔性电池供其使用。
现有出现很多柔性电池组,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103824985的一种柔性电池组及其制造方法,柔性电池组包括:铝塑膜,沿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冲坑,多个电池,各个电池具有电芯、正极极耳及负极极耳、以及注入的电解液,多个电池的正极极耳连接在一起,相邻的电池之间相互隔离;以及多块硅胶,各硅胶通过胶水与其两侧的相邻的电池的冲坑的侧面的铝塑膜以及与相邻的两个电池的冲坑之间的铝塑膜粘接。该种柔性电池组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在电池组的同一侧引出,正极极耳与负极极耳交错在一起,容易发生短路,存在安全隐患;另外,因此引出电池外的多个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占用了电池组的体积,不仅不方便安装,而且,电池的能量密度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电池,体积小,能量密度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电池,包括两个以上的电芯单体和铝塑膜,所述铝塑膜包括底壳和面壳,所述底面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凹坑,所述电芯单体设置在所述凹坑内;所述铝塑膜内的两侧分别设有正极连接带和负极连接带,所述电芯单体的两端分别引出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所述正极连接带位于正极极耳一侧,所述正极极耳向内弯折后与正极连接带电性连接,所述负极连接带位于负极极耳一侧,所述负极极耳向内弯折后与负极连接带电性连接;所述正极连接带、负极连接带、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表面设有绝缘层。本实用新型将电芯单体引出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连接后收藏在铝塑膜内,从而使得整个柔性电池的体积更小,因此其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同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池比现有柔性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
作为改进,所述正极连接带的一端从柔性电池的一端引出形成正极极耳焊接片,所述负极连接带的一端从柔性电池的一端引出形成负极极耳焊接片。本实用新型的长条形的柔性电池的极耳在头部引出,该结构更为合理,而且占用空间小。
作为改进,相邻凹坑之间的连接处设有硅胶块,增强柔性电池的弯折能力。
作为改进,相邻凹坑之间的距离为3~5cm。
作为改进,所述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沿电芯单体的边缘弯折,尽量的缩小柔性电池的体积,而且这样极耳更贴近电芯单体的表面,极耳的固定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将电芯单体引出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连接后收藏在铝塑膜内,从而使得整个柔性电池的体积更小,因此其所需的安装空间更小;同体积下本实用新型的柔性电池比现有柔性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极耳未弯折前的示意图。
图2为极耳弯折后的示意图。
图3为柔性电池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51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