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弹快速挂载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5155.4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9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涛;唐伟峰;郭恒光;吕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F1/32 | 分类号: | B64F1/32;H04N7/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1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弹 快速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导弹对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辅助机载导弹快速挂载的可视化装置。
背景技术
机载导弹挂载工作是战斗机作战准备的重要内容,其挂载速度直接影响着战斗力生成速度。机载导弹挂载工作就是通过顶升装置(一般为挂弹车)抬升导弹,将弹体上部的两个吊耳对接进入飞机挂架的挂点处,并将吊耳卡入挂点内部的卡口中,但是由于导弹一般安装有弹翼,顶升装置操作人员受弹体和弹翼的遮挡,很难看到吊耳与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需要指挥人员利用手势和口令指挥操作员进行导弹位置调整,直到将两个吊耳同时对接进入挂点,如图1。由于对接工作要求精密准确,且两个吊耳需要同时对准进入对应挂点,现行采用的“口令调整”操作方法往往导致调整时间过长,甚至对接挂载失败,需要放下导弹重新对接,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另外,内埋式将是机载导弹挂载的主要方式,其挂点隐蔽于弹仓内部,指挥人员也难以观察吊耳与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现行挂弹模式将不再适用。
采用可视化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操作人员直观感知效果差的问题,以往曾有人提出在导弹侧面设置图像采集装置,但吊耳2由于被弹翼遮挡严重,特别是弹体离挂架较近时,在外部仍然难以采集图像,后续增加了一个探头式摄像头2,深入到弹翼内部采集吊耳2的对接图像,如图2。这种方法虽然能够获取挂弹图像,提升挂弹直观性,但前期准备工作中调整探头2的角度较为繁琐,需要调整人员和图像观察人员反复确认最佳角度,且获取图像均为倾斜视角,准确性不足。因此设计更加方便快捷、更加直观准确的导弹挂载可视化设备对提升挂载工作效率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卸方便快捷、图像直观准确的辅助机载导弹快速挂载可视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装置将微型图像采集传输设备安装于吊耳(1)上,通过WIFI无线传输技术将图像实时传输到接收显示设备中,如图3。本装置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微型摄像头(2)、定位激光灯(3)、快卸固定装置(4)、图像处理传输模块(5)、电源模块(6)、电源连接线(7)和图像接收显示装置(8)。其中,微型摄像头(2)、定位激光灯(3)、图像处理传输模块(5)、电源模块(6)均嵌入在快卸固定装置(4)内。
快卸固定装置(4)采用左右两部分对接插拔方式固定在吊耳(1)上,插拔的固定和定位采用弹珠锁定方式,装置底面采用与弹体表面契合的曲面。快卸固定装置(4)外侧设有快卸按钮,通过按压弹珠实现插杆锁定的解锁。
微型摄像头(2)与定位激光灯(3)安装在快卸固定装置(4)的左半部分上表面,并垂直向上,微型摄像头(2)采用广角镜头,定位激光灯(3)光线垂直向上与吊耳(1)左侧面相切。
图像处理传输模块(5)内嵌于快卸固定装置(4)左半部分,用于处理微型摄像头(2)采集的图像并通过WIFI无线射频模块向外发送。
电源模块(6)内嵌于快卸固定装置(4)右半部分,通过电源连接线(7)对微型摄像头(2)和图像处理传输模块(5)进行供电。
图像接收显示装置(8)将信号接收处理模块与显示模块集成在一起,安装在挂弹车操作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图像视角合理,定位准确。可视化图像采用铅垂向上的视角,并利用定位激光灯在挂架上准确指示吊耳的垂向位置,从而清晰显示出两个吊耳与其挂点的相对位置关系,便于操作人员及时作出调整;
(2)安装拆卸方便。安装时只需要将打开的快卸固定装置套入吊耳中,然后将左右部分插入对接,并紧贴导弹弹体表面,即可固定牢靠,最后将图像接收显示装置放置于挂弹车操作平台,打开电源按钮即可开始工作,步骤简单。拆卸时,只需同时单手按下快卸固定装置左半部分两侧的快卸按钮,同时拔出右半部分,即可拆卸完毕。
附图说明
图1为机载导弹挂弹示意图;
图2为以往的机载导弹挂弹可视化方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组成示意图;
图4为快卸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快卸固定装置对接部分的剖面图;
图6为快卸按钮与回位弹簧的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51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自行车及其中置驱动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稻加工用袋口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