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化建筑电气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6514.8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53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范丽颜;吴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迅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34 | 分类号: | H02G3/3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20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化 建筑 电气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模块化建筑电气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是房间布置和装修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其布线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房间的美观和用电安全。传统建筑的电气布线通常在不同的房间之间采用连续的电线布线,或者在必要的断线处采用接线箱盒连接,电线管路和线箱盒间的连接牢固紧密,不可拆分,因此布线缺乏灵活性,安装调试效率低。装配式建筑中,通常会预留接线箱盒位置,待建筑装配好后,再在预留的位置安装接线箱盒,并从接线箱盒中引出电线管路,电线管路与线箱盒间的连接牢固紧密,不可拆分,因此布线缺乏灵活性,安装调试效率低。
模块化建筑以单个房间为模块,在工厂内先进行整体预制,并对其内部进行整体布置和装修后再整体运输至现场,吊装并连接为建筑整体。模块化建筑需要在工厂内就进行模块内部的电气布线,而不同的模块又需要单独进行运输,采用传统的连续布线方式或箱盒布线方式均不适合用于模块化建筑的电气布线。
因此,设计一种适合于模块化建筑的电气连接结构,以满足模块化建筑电气部分的工厂预制安装要求,电气线路敷设灵活,且安装调试效率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化建筑电气连接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能够在工厂内就进行建筑模块内部的电气布线,具有电气线路敷设灵活,安装调试效率高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化建筑电气连接结构,安装于模块化建筑的相邻两个模块: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内,所述第一模块和所述第二模块相邻的墙面为第一墙面和第二墙面,所述电气连接结构包括强电部分结构和弱电部分结构,其中:
所述强电部分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顶部的强电线槽,与所述强电线槽的一侧连接的第一强电电管,与所述强电线槽的另一侧连接的第一连接线槽,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块顶部的强电端子箱,与所述强电端子箱的一侧连接的第二强电电管,与所述强电端子箱的另一侧连接的第二连接线槽及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线槽和所述第二连接线槽的第五连接线槽,所述第一强电电管内穿线有第一强电电线,所述第一强电电线经过所述强电线槽,并沿所述第一连接线槽、所述第五连接线槽和所述第二连接线槽连接至所述强电端子箱内,所述第二强电电管内穿线有第二强电电线,所述第二强电电线连接至所述强电端子箱内;
所述弱电部分结构包括安装于所述第一模块顶部的弱电线槽,与所述弱电线槽的一侧连接的第一弱电电管,与所述弱电线槽的另一侧连接的第三连接线槽,安装于所述第二模块顶部的弱电端子箱,与所述弱电端子箱一侧连接的第二弱电电管,与所述弱电端子箱的另一侧连接的第四连接线槽及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线槽和所述第四连接线槽的第六连接线槽,所述第一弱电电管内穿线有第一弱电电线,所述第一弱电电线经过所述弱电线槽,并沿所述第三连接线槽、所述第六连接线槽和所述第四连接线槽连接至所述弱电端子箱内,所述第二弱电电管内穿线有第二弱电电线,所述第二弱电电线连接至所述弱电端子箱内。
所述第一墙面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墙面上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五连接线槽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第一通孔旁边的所述第一墙面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二墙面上相应的位置上开设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六连接线槽安装于所述第三通孔和所述第四通孔之间。
所述第一连接线槽包括:与所述强电线槽连接的第一水平段,与所述第一水平段连接的第一连接弯头及与所述第一连接弯头连接的第一垂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强电线槽连接的一端的两侧具有向外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强电线槽连接,所述第一垂直段沿第一墙面敷设,所述第一垂直段的末端具有第一终端封口;所述第二连接线槽包括:与所述强电端子箱连接的第二水平段,与所述第二水平段连接的第二连接弯头及与所述第二连接弯头连接的第二垂直段,所述第一水平段与所述强电端子箱连接的一端的两侧具有向外的第二翻边,所述第二翻边与所述强电端子箱连接,所述第二垂直段沿第二墙面敷设,所述第二垂直段的末端具有第二终端封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迅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迅铸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65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防腐防爆在线风速检测设备
- 下一篇:超声波风速风向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