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温控暖贴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69880.9 | 申请日: | 2016-09-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00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冯冠平;袁凯杰;郭倩芬;朱惠忠;梁掌华;刘毕;赵阳;汪涵;李鹏;况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7/03 | 分类号: | A61F7/03;H05B3/14;H05B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煦润律师事务所11522 | 代理人: | 勾昌羽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温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温控暖贴,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暖贴俗称“暖宝宝”,在行业内,该类产品的正规通用名称为“一次性取暖片”,行业内各类不同厂家有着自己不同的叫法,如“取暖包”、“暖贴”或“热力贴”等等,各正规厂家为防止商标侵权均避免使用“暖宝宝”或者“暖宝宝贴”等与之相近的提法。
在日本70年代,有人基于化学知识发明了暖贴。不用火、电、水或其他能源,撕开外袋即可发热,可保持8-18小时左右(平均温度52℃),因此叫暖身宝又叫取暖袋(便利怀炉)。如今,在日本便利怀炉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必需品。冬季在户外活动时,可防止肌肉过冷而紧张、防止手部冻伤、预防感冒、或者缓解腰痛、腿痛、肩痛和其他生理病痛。在日本的冬季,三个月内的销售量为8亿以上,2005年日本国内共计销售暖贴14.7亿贴。因为不使用火,小孩和老人都可安全使用。
2008年,中国的暖贴市场已渐入佳境,通过漫长的市场培育期,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逐渐觉醒,消费习惯正在慢慢形成。很多公司利用其本身的渠道优势、科研优势、国家政策优势率先打开医用热敷理疗暖贴空白市场大门。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国内暖贴生产厂家超过百家,年生产能力达1.81亿贴。
目前,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此类产品,该品为片状贴剂,是由原料层、明胶层、无纺布袋三部分组成的,一般尺寸:约13×10cm,原料层置于无纺布袋内,明胶层用于粘附在衣服上。原料层是由铁粉、石灰、活性炭、无机盐、水等合成的聚合物,无毒、无副作用,可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暖贴对腰,肩,胃,腿及关节等疼痛均有缓解作用,所以特别适合老年人。在寒冷的冬季外出防止冻伤驱寒有很好的效果,携带方便,发热持久稳定,每天只要贴上薄薄的一片就能抵御您一天的寒冷。暖贴是使用最便捷,最安全的贴身发热器具,已成为当今国际取暖驱寒,热敷理疗的时尚用品。
暖贴的反应原理为利用原电池加快氧化反应速度,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为了使温度能够持续更长,产品使用了矿物材料蛭石来保温。因为产品在使用前不能发生反应,所以袋子材质要很特别,由原料层,明胶层和无纺布袋组成。无纺布袋是采用微孔透气膜制作的。它还得有一个常规不透气的外袋——明胶层。在使用时,去掉外袋,让内袋(无纺布袋)暴露在空气里,空气中的氧气通过透气膜进入里面。放热的时间和温度就是通过透气膜的透氧速率进行控制的。如果透氧太快,热量一下子就放掉了,而且还有可能烫伤皮肤。如果透氧太慢,就没有什么温度了。使用后为黑褐色固体,其中含碳粉、NaCl固体、Fe2O3固体以及含镁铝的盐类。
负极:Fe-2e-=Fe2+
正极:O2+2H2O+4e-=4OH-
总反应:2Fe+O2+2H2O=2Fe(OH)2
4Fe(OH)2+2H2O+O2=4Fe(OH)3↓2Fe(OH)3====Fe2O3+3H2O
然后,也正是这种一次性暖贴的发热原理为利用发热体在空气中氧气的作用下发生放热反应,从而达到暖的效果。因此,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
1、一次性产品,用过只能扔掉,造成资源上的浪费;
2、放热时长由化学放热反应时间决定,一般在8小时以内,时间不可控,使用很被动;
3、这种暖贴一般无法控制温度,通常前期温度底,慢慢升温后温度很高,人体不易察觉,导致极易造成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温度可控、且可反复使用的暖贴;更优选的,本实用新型还具有超薄、可折叠等特点,携带更加方便,外形美观,外表图案可根据需要自由设计,更符合现代化理念,同时更加环保。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一种智能温控暖贴,所述暖贴为片状结构,包括两加热部及两加热部间的连接部,连接部通过折叠或扭转弯曲实现两加热部对非平面受热体的加热,所述加热部内设有电加热膜,所述电加热膜与供电电源连接。
优选地,所述加热部为方形、圆形或其它几何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烯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6988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