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辣椒烘干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5431.5 | 申请日: | 2016-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5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吴婧;吉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婧;吉莉 |
主分类号: | A23N12/08 | 分类号: | A23N12/08;A23N12/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辣椒 烘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产品加工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辣椒烘干器。
背景技术
辣椒加工过程中需要清洗、剥离和烘干,传统的烘干机将辣椒布放在一
个带网眼的不锈钢传送带上,传送带下面有风机将热气流从网眼吹上来上来, 利用热风将物料烘干,传送带运转到驱动辊下方后对不锈钢传送带进行喷水清洗,以便二次上料。新疆气候干旱日照期长,辣椒高糖分、高粘度,传统的烘干机显示出明显的缺陷。一是辣椒在传送带上干燥过程中粘在传送带面上,不能将其拨离带面并进行翻动,不能完成彻底的干燥;二是干燥气流再带面上分布强弱不均,使辣椒干燥程度不同;三是粘滞在传送带上的辣椒不能清洗干净, 堵塞气孔影响后续的干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辣椒烘干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辣椒烘干器,包括壳体,第一烘腔、第二烘腔、加热器;
所述的第一烘腔、第二烘腔、加热器位于壳体的内部,加热器通过第一输气管和第二烘腔连接,第二烘腔通过第二输气管和第一烘腔连通,第一烘腔通过第三输气管和加热器连接;
所述的第一烘腔、第二烘腔内部分别设有烘网。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二输气管上设有气泵。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三输气管上还设有用于冷凝除水的冷凝器和用于加热气体的换热器,所述的冷凝器和换热器连通,所述的冷凝器设有除水口。
作为改进,所述的冷凝器和换热器之间的管道上还设有干燥器。
所述的干燥器包括4个隔板、相邻挡板之间的吸水材料,所述的干燥器设有可以将吸水材料取出的通道,通道上设有挡板。
作为改进,所述的吸水材料包括100份的纤维滤料和5-50份的吸水树脂,所述的纤维滤料包括天然纤维、金属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混合物,天然纤维选自竹纤维、椰丝纤维、菠萝纤维、棉纤维、麻纤维、香蕉纤维。
作为改进,金属纤维选自铜纤维、不锈钢纤维、铝纤维、镍纤维、高温合金纤维,合成纤维选自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氨酯弹性纤维、聚脲纤维、聚甲醛纤维、聚酰亚胺纤维、聚丙烯腈纤维、聚乙烯醇缩醛纤维、聚氯乙烯纤维。
作为改进,所述的吸水树脂由聚酰亚胺接枝丙烯腈材料制备,所述的聚酰亚胺接枝丙烯酸丙烯腈材料的包括聚酰亚胺100份、丙烯酸10-50份、丙烯腈5-10份、表面活化剂0.1-10份。
作为改进,所述聚酰亚胺接枝丙烯酸丙烯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步骤1:聚酰亚胺的表面改性,将活化剂与聚酰亚胺混合均匀,在常压下,60-90℃反应2小时制得活化改性后的聚酰亚胺。
步骤2:将步骤1后的聚酰亚胺材料、丙烯酸、丙烯腈、水50-300份、过硫酸钾0.1-2份均匀混合,在常压80℃下反应1-5小时,将所得产物进行干燥。
作为改进,所述的活化剂为聚甲基丙烯酸纳、缩合萘磺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缩合烷基苯醚硫酸酯、改性聚乙烯亚胺、聚乙烯苯甲基三甲铵盐的一种。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相对于传统的辣椒烘干装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烘干具有较高的热能利用效果,热量散失小,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烘干器能够快速高效烘干,相对于现有的设备,把降低5%以下的时间降低了50%以上,所烘干出的辣椒品质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烘网的结构图
图中标记:1-壳体,2-第一烘腔,201-烘网,3-第二烘腔,4-加热器,501-第一输气管,502-第二输气管,503-第三输气管,6-冷凝器,601-出水口,7-换热器,8-气泵,9-干燥器,901-隔板,902-吸水材料,90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节能辣椒烘干器,包括壳体1,第一烘腔2、第二烘腔3、加热器4;
所述的第一烘腔2、第二烘腔3、加热器4位于壳体的内部,加热器4通过第一输气管501和第二烘腔连接,第二烘腔通过第二输气管502和第一烘腔连通,第一烘腔通过第三输气管503和加热器4连接;
所述的第一烘腔2、第二烘腔3内部分别设有烘网2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婧;吉莉,未经吴婧;吉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543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