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贴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7652.6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48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隋世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31/00 | 分类号: | H04R3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42 | 代理人: | 王昭智,马佑平 |
地址: | 261031 山东省潍***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贴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贴合装置,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贴合网布和音箱外壳的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音箱外壳的出音区域为多孔结构,因此外壳出音区域和内部喇叭之间通常需要网布隔离,这样可以起到防止灰尘等杂质落入音箱内部而且能够改善音质。若网布与外壳贴合不牢固而脱落则会出现以下问题:上下振动的喇叭振膜与网布擦碰产生干涉从而出现杂音,用户通过多孔外壳能够观察到产生塌陷的网布,影响产品的用户体验。
网布通常为软胶材质,其本身并无支撑能力,因此网布与外壳紧密贴合较难实现。现有产品中外壳与网布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贴合:在外壳内表面刷胶水后与网布贴合,但刷胶在工艺上较难控制,若胶量过多或不均匀则会溢出到网布上,可靠性试验后会有白化现象;或者在音箱内部设计顶住网布的结构,该方案费用高、难以实现网布与外壳的紧密贴合且影响音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音箱继续改进,以实现网布与外壳的紧密贴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贴合网布和音箱外壳的贴合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贴合装置。该贴合装置用于贴合网布和内置有喇叭的外壳,所述外壳包括若干通孔和连接所述通孔的若干条形部,所述外壳上设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贴合装置包括:粘贴部,所述粘贴部包括若干条形双面胶;第一离型纸,所述条形双面胶粘贴在所述第一离型纸上,所述第一离型纸上设有第二定位结构,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配合以使所述条形双面胶与所述条形部相对应;第二离型纸,所述第二离型纸粘贴在所述粘贴部的另外一面。
可选的,所述喇叭具有出音区域,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配合以使所述粘贴部与处于所述出音区域内的条形部粘贴。
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纸为透明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纸为硬质材料。
可选的,所述第一离型纸包括主体部和自所述主体部向两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粘贴部粘贴在所述主体部上,所述第二定位结构设置在所述延伸部上。
可选的,所述条形双面胶的宽度小于所述条形部的宽度。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自所述外壳的内表面朝向所述喇叭方向延伸,所述第二定位结构配置为与所述定位柱匹配的定位孔。
可选的,所述定位孔和所述定位柱的截面为圆形。
可选的,所述定位柱的截面为圆形,所述定位孔的截面为圆形和跑道形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技术效果在于,通过贴合装置的定位结构将双面胶贴合到多孔外壳表面,实现网布与音箱外壳的紧密贴合,工艺上容易操作。且用户不会通过外壳上的通孔看到贴合装置。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且连同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音箱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贴合装置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离型纸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粘贴部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离型纸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外壳的仰视图。
图7是沿图1中A-A的剖视图。
其中,1:第一离型纸;10:主体部;11:延伸部;12:第二定位结构;2:粘贴部;20:条形双面胶;3:第二离型纸;4:外壳;40:通孔;41:条形部;42:第一定位结构;5:网布;6:喇叭;60:振膜;7:出音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765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胞分析仪、粒子分类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有关侧向流动测试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