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舱预制管廊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8010.8 | 申请日: | 201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94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高洪刚;张建军;刘献伟;张柯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邬丽明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制 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廊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舱预制管廊构件。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力成本的提高,预制装配式结构发展迅速,预制构件的需求正在上升,另外我国市政综合管廊规划建设水平较低、节能与环保效益较差,且综合管廊处于地下环境受到地下水侵蚀,管廊构件间接头防水问题严重,各种问题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舱预制管廊构件,旨在提高其生产速度同时保证其防水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舱预制管廊构件,包括一体成型的双舱结构的管廊本体,所述管廊本体的两端为承口和插口,所述承口和插口的侧壁均为弧形,所述管廊本体上还设有预埋套筒,所述管廊本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吊装孔预埋件,所述管廊本体上开设有纵向串接通道孔,该纵向串接通道孔的轴线与管廊本体的轴线平行,预应力钢索穿过两所述管廊本体的纵向串接通道孔并固定将两管廊本体连接。
优选地,所述管廊本体上设有大舱室和小舱室,所述大舱室和小舱室均为八边形结构,所述大舱室和小舱室的转角是为折角过渡。
优选地,所述预埋套筒位于所述管廊本体的大舱室的两侧墙壁上。
优选地,所述纵向串接通道孔设置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承口的转角和插口的转角均为圆形过渡。
优选地,所述插口与承口的侧边均设置有坡度。
优选地,所述承口设置有一圈用于容纳密封胶的凹槽。
优选地,所述吊装孔预埋件沿管廊本体的中线对称布置。
优选地,所述管廊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填充止水材料的嵌缝槽。
优选地,所述管廊本体上还设有用于固定预应力钢索的纵向串接通道开口,该纵向串接通道开口与所述纵向串接通道孔连通。
本发明提出的双舱预制管廊构件,设置有一体成型的管廊本体,相对于现有的预制管廊是分为底板、盖板等分开的预制构件,本双舱预制管廊构件因为是整体预制的,所以不需要一些制模等操作面积,生产速度快,施工速度快,开挖面积相对较小,产生的施工垃圾少。另外,本双舱预制管廊构件设置有供预应力钢索穿过的纵向串接通道孔,连接管廊时将预应力钢索穿过纵向串接通道孔即可连接相邻预制管廊,连接方法简单可靠,相对于现有的仅靠承口和插口的密封,本连接管廊的防水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双舱预制管廊构件的优选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双舱预制管廊构件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的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D方向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双舱预制管廊构件在两管廊本体对接前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双舱预制管廊构件在两管廊本体对接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廊本体;2-承口;3-吊装孔预埋件;4-承口的转角;5-纵向串接通道孔;6-预埋套筒;7-大舱室;8-小舱室;9-插口;10-纵向串接通道开口;11-凹槽,12-嵌缝槽。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80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