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搅拌罐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8110.0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27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尧;王斯雯;于福涛;裴格;何远哲;杨洋;于萍;滕立勇;曾立桂;井德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01F15/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127 | 代理人: | 党晓林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搅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工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搅拌罐。
背景技术
污油泥调堵剂是以油田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污油泥作为基本原料,加入适量的添加剂配置成热采油井专用调堵剂。热采油井专用调堵剂主要用来封堵稠油油藏在经过多轮次蒸汽吞吐后形成的高渗透通道。污油泥调堵剂产于地层,与其它化学调堵剂相比,污油泥调堵剂具有良好的抗盐、抗高温、抗剪切性能,且配伍性好,便于大剂量调剖注入是一种价格低廉、调堵效果好的堵剂。为了保证施工效果,需要根据不同的井况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污油泥,这样才能在高渗透油层内建立起封堵压力,因此需要现场利用搅拌罐进行配置。但由于堵剂的主要原料污油泥中含有一定量的重质成份,流动性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尤其是在冬季低温现场配置时,会出现搅拌泵搅不匀搅不动的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烧搅拌电机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搅拌罐,其能够避免在低温现场下搅拌罐出现无法搅动内部堵剂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搅拌罐,包括:
用于承装被搅拌物的罐体,所述罐体具有用于加入所述被搅拌物的开口,所述罐体的底壁内具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对罐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所述空腔内填充有用于将至少部分的加热元件与罐体隔开的隔离件;
设置在罐体内部的搅拌机构;
与搅拌机构相传动连接的驱动装置。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机构为叶片浆式搅拌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机构具有双层搅拌叶片,第一层搅拌叶片位于所述罐体的中部,第二层搅拌叶片位于所述罐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层搅拌叶片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层搅拌叶片的直径。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空腔内填充的隔离件为陶瓷,所述陶瓷形成有曲折排布的凹槽,所述加热元件位于所述凹槽中。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包括电热丝。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内部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所述罐体内部分隔成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位于第一区域的所述罐体上开设有出料口。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卡槽,所述过滤网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搅拌机构的上端设置有支撑横梁,所述驱动装置设置在所述支撑横梁上。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的侧壁上连接有能与罐体内部连通的第二阀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料口上设置有第一阀门。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元件上连接有控制开关。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罐体上端设置有至少一个挂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搅拌罐的底壁具有空腔,空腔内设置有用于对罐体进行加热的加热元件,加热元件在通电以后能够缓慢的对搅拌罐中的污油泥堵剂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污油泥堵剂流动性好,如此避免了低温现场下制备污油泥堵剂时搅拌罐出现无法搅动内部堵剂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搅拌罐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污油泥调堵施工为连续性大型施工,为了保证注入污泥的性能质量,可以直接在第二阀门处进行定量取样,从而定时进行化验。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罐的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搅拌罐的俯视图。
以上附图的附图标记:
1、罐体;101、第一区域;102、第二区域;2、开口;3、空腔;4、加热元件;5、驱动装置;6、支撑横梁;7、搅拌机构;8、搅拌叶片;9、过滤网;10、卡槽;11、出料口;12、第二阀门;13、挂钩;14、控制开关;15、第一阀门;16、隔离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81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