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移动客户端的VR动感体验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8224.5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13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郭云鹏;顾星;肖洪午;王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1 | 分类号: | G06F3/01 |
代理公司: | 广州番禺容大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4326 | 代理人: | 刘新年 |
地址: | 51145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移动 客户端 vr 动感 体验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感平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移动客户端的VR动感体验平台。
背景技术
动感平台是一种能够实现多自由度运动模拟的机器,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船舶、汽车等的模拟训练以及娱乐体验中,VR(虚拟现实)是一种通过计算机仿真系统实现人与虚拟环境之间多维感官交互的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将动感平台技术与VR技术进行结合,可以使人在进行虚拟体验时获得更为全面的交互信息,从而增强体验的真实性和沉浸感。
目前,在国内很多的商场以及小型动感影院有将动感平台与VR结合的VR娱乐座椅,其控制系统大多采用PC作为上位机结合运动控制器,以CAN总线、串口线等有线方式进行通讯实现的,存在以下缺陷:
1)、采用PC机作为上位机进行动感平台的运动控制,不仅增加了体验平台的成本和体积,同时需要体验者之外的人进行辅助操作,降低了体验的沉浸感和交互性;
2)、以有线方式进行数据交互,操控距离受通讯线缆的长度限制,同时,线缆增加了整体系统的布线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移动客户端的VR动感体验平台,该VR动感体验平台的控制系统以移动设备作为交互终端,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实现数据交互。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
一种基于移动客户端的VR动感体验平台,包括移动客户端、VR头显、运动控制器、立体音响、特效控制器、伺服驱动模块、特效输出装置、动感平台;
所述移动客户端分别与VR头显、运动控制器、立体音响连接;
所述运动控制器分别与特效控制器、伺服驱动模块连接;
所述特效控制器与所述特效输出装置连接;
所述伺服驱动模块与所述动感平台连接;
所述移动客户端用于将本地的或者在线的VR视频资源中的图像信息投放到VR头显中进行播放、同时将VR视频资源中的音频信息解码输出至立体音响中进行播放,与此同时,将与VR视频资源相匹配的控制信息发送至运动控制器,是体验者进行人机交互操作时的输入终端;
所述VR头显用于播放VR视频资源中的图像信息,是体验者进行人机交互时的操作界面;
所述立体音响用于播放VR视频资源中的音频信息;
所述运动控制器用于根据控制信息按一定规则解析成两部分内容,一部分为控制特效输出装置的特效数据,输出至特效控制器,另一部分为控制动感平台的运动数据,输出至伺服驱动模块;
所述特效控制器用于根据特效数据控制特效输出装置实现特效输出;
所述伺服驱动模块用于根据运动数据控制动感平台实现运动模拟;
所述特效输出装置用于输出各种特效,用来配合VR视频资源进行情景模拟,包括吹风、打雷、闪电、喷水、雪花;
所述动感平台用于实现空间内多自由度的运动模拟,包括升降、俯仰、摇摆。
进一步地,所述动感平台内置位姿状态传感器,用于将自身的位置姿态及状态信息反馈回移动客户端,移动客户端通过VR头显对该类信息进行显示,方便体验者实时监察。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客户端通过USB Type C与所述VR头显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客户端通过WIFI与所述运动控制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客户端通过蓝牙与所述立体音响连接。
进一步地,WIFI的通讯协议是TCP/IP协议或UDP/IP协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采用移动客户端代替PC作为人机交互终端,可以很好地实现体验者对VR设备与动感平台的自主操控,从而获得更佳的体验效果,降低了操作难度,增加了体验沉浸感,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2)、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通讯方式实现人机交互,有利于体验者进行远程操控,并且避免了有线时线缆对动感平台可能的干涉,简化了系统的布线,降低了布线困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VR动感体验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未经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82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