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废气余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78624.6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62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赵美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文理学院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F28F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31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气 余热 回收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在布料领域、机械加工领域存在有烘干、浸染、除锈等各个工序,在这些工序中需要补水或者高温气体进行干燥,在该领域中还会存在锅炉等热源,而现有的热源所产生的气体均直接进行简单的处理后排放,造成了大量的能量的浪费,导致企业的生产成本较高,无法响应节能减排的号召,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紧凑,余热利用率高的废气余热回收系统。
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管道、与废气管道连通的换热组件、旋风除尘器和排烟管,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壳体、内壳体、废气流通腔、呈双螺旋盘绕设置在换热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水换热套管和空气换热套管,所述的换热壳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下端盖和上端盖,所述的下端盖上设置有与废气管道连通的进气口,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旋风除尘器连通的出气口,在内壳体内交错设置有多道气体导流板,下端盖和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气体导流板匹配对应的活动板,内壳体、活动板和气体导流板形成S型气体流道,所述的下端盖上还设置有清理活门。
所述的水换热套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空气换热套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空气出口和空气进口。
与内壳体对应贴合的水换热套管侧壁内侧设置有换热翅片。
所述的空气换热套管的空气出口连接有烘干箱,水换热套管的出水口连接有补水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水换热套管和空气换热套管的双螺旋结构设计,并且结合S型的气流通道,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从而进行再次利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能耗,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为废气管道、2为旋风除尘器、3为排烟管、4为换热壳体、5为内壳体、6为水换热套管、7为空气换热套管、8为下端盖、9为上端盖、10为进气口、11为出气口、12为气体导流板、13为活动板、14为清理活门、15为进水口、16为出水口、17为空气进口、18为空气出口、19为换热翅片、20为烘干箱、21为补水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一种废气余热回收系统,包括废气管道1、与废气管道1连通的换热组件、旋风除尘器2和排烟管3,所述的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壳体4、内壳体5、废气流通腔、呈双螺旋盘绕设置在换热壳体和内壳体之间的水换热套管6和空气换热套管7,所述的换热壳体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有下端盖8和上端盖9,所述的下端盖8上设置有与废气管道连通的进气口10,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旋风除尘器连通的出气口11,在内壳体内交错设置有多道气体导流板12,下端盖和上端盖上设置有与气体导流板匹配对应的活动板13,内壳体、活动板和气体导流板形成S型气体流道,所述的下端盖上还设置有清理活门14。
所述的水换热套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进水口15和出水口16,空气换热套管上下两端分别连通设置有空气出口18和空气进口17,与内壳体对应贴合的水换热套管侧壁内侧设置有换热翅片19。
所述的空气换热套管的空气出口连接有烘干箱20,水换热套管的出水口连接有补水箱21。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紧凑,其通过水换热套管和空气换热套管的双螺旋结构设计,并且结合S型的气流通道,能够充分的进行换热,吸收废气中的热量,从而进行再次利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能源利用率,有效的降低了企业的能耗,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实用新型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文理学院,未经绍兴文理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786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