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毛片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0140.5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96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汪锐;汪仁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锐 |
主分类号: | G01D21/00 | 分类号: | G01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毛片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毛片自动测试设备,具体的讲是一种毛片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羽毛球的生产过程中,称用于羽毛球生产的羽毛片为毛片。需要根据毛片翘曲、外观等因素对其进行分类。毛片测试装置取得毛片,然后对毛片进行图像采集和识别,在识别完成后将毛片传输到毛片投递系统,投递系统完成根据测试结果将毛片投递到分类箱中,从而完成毛片自动化测试。由于毛片质量非常轻,大约0.1克;形状不规则,使得毛片的获取,传送和测量有很多困难,现有的系统可靠度较低,生产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毛片测试装置,可实现快速准确地同时测试多个毛片。
本实用新型包括传输机构、夹持机构、图像摄像机构、数据处理系统和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分别与传输机构、夹持机构、图像摄像机构和数据处理系统相连接,数据处理系统与图像摄像机构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机构包含引导挡板、一个或多个通道的进毛皮带和对应的出毛皮带,各通道进毛皮带与出毛皮带沿皮带运动方向排列成直线,进毛皮带安装在夹持机构的前方,各通道进毛皮带两侧有进毛隔板,出毛皮带安装在夹持机构的后方,各通道出毛皮带两侧有出毛隔板,引导挡板位于进毛皮带和出毛皮带之间,与夹持机构位于相同位置,所述引导挡板可上下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厚动夹头、宽动夹头和固定夹头座,厚动夹头和宽动夹头的数量分别与所述传输机构进毛皮带的通道数目一致,固定夹头座顶部有夹头挡块,宽动夹头在固定夹头座顶部可左右移动,向夹头挡块夹紧,厚动夹头可上下移动,可以从固定夹头座的上方移动向固定夹头座夹紧。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输机构的进毛皮带和进毛隔板可上下移动,进毛皮带的表面高度与所述固定夹头座顶部高度可以齐平。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输机构的引导挡板开有允许毛片毛根进入和限位的引导槽,同时允许所述厚动夹头上下移动通过,所述引导挡板向下可运动到固定夹头座,此时与固定夹头座形成的间隙毛片无法进入,所述引导挡板向上移动后可允许毛片通过。
本实用新型所述夹持机构的每个厚动夹头和宽动夹头上可有标记,图像摄像机构可采集到标记的图像。
本实用新型所述图像摄像机构包括相机和反光镜,反光镜安装于所述进毛皮带上方,和所述进毛隔板固定在一起,毛片可以通过所述反光镜和所述进毛皮带之间的间隙,反光镜正对夹持机构,可以反射毛片侧面图像到毛片的正面方向,相机布置于反光镜的上方,可以同时得到夹持机构夹持毛片的正面图像和反光镜中的反射的侧面图像。
本实用新型所述图像摄像机构包含安装在进毛皮带上方的照明模块提供对毛片正面的照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图像摄像机构包含与所述进毛隔板或所述反光镜固定在一起的照明模块提供对毛片背面的照明。
本实用新型所述传输机构中的出毛皮带可以替换为出毛滚轮。
本实用新型所述图像摄像机构获取侧面图像的反光镜可以换成相机。
测试过程如下:
1.进毛皮带运动使得接收的待测试的毛片向夹持机构移动;
2.引导挡板在夹持机构夹持毛片前保持落下,限制毛片通过夹持机构并限定毛片毛根的位置;
3.夹持机构的厚动夹头穿过传输机构的引导挡板向下移动夹向固定夹头座,在垂直方向夹紧毛片,然后宽动夹头在固定夹头座顶部移动夹向夹头挡块,在水平方向夹紧毛片;
4.此时进毛皮带和反光镜向下移动,使得夹好的毛片毛根高度位于反光镜中央;
5.照明灯进行照明,图像摄像机构采集图像并进行测量;
6.此时进毛皮带回原位,引导挡板向上升起,夹持机构松开毛片;
7.毛片在进毛皮带和出毛皮带的作用下被送出测试系统,引导挡板落下;
8.系统准备下一次测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测试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传输机构引导挡板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结构正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持机构结构反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设计为一次处理4个毛片,因此各个机构均进行对应设计;其他可能的实现方式为1个毛片,2个毛片,3个毛片,5个毛片,6个毛片,7个毛片,8个毛片或多个毛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锐,未经汪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01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节能供暖防雾镜装置
- 下一篇:红外平面反射碳纤维线缆采暖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