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孔镜手术关节突打孔位置调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0822.6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33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民;王金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国民;艾派(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17 | 分类号: | A61B17/17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周克佑 |
地址: | 51135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孔镜 手术 关节 打孔 位置 调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椎间孔镜手术关节突打孔位置调整器。
背景技术
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引发的腰腿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日常生活。椎间盘突出症可采用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手术中需要采用TOM针来确定关节突的位置并打孔。目前椎间孔镜手术中在关节突上打孔是盲目的,位置不易找准,需要反复调整,操作时间长;如果在X光透视下打孔,射线辐射对医、患双方都有伤害,且定位操作难度高,稳定性、准确度并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椎间孔镜手术关节突打孔位置调整器,其可精准、快速地找到并设定关节突打孔位置和深度,使得手术时间短,效率高。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椎间孔镜手术中关节突打孔位置调整器,其特征是:为一双孔管,双孔相同且平行,所述的双孔的孔径可容第一第二克氏针1、5穿过,双孔管的前端从上往下斜切使之呈鸭嘴斜面状,双孔管的前端外露有位于下方的前端内孔4和位于上方的后端内孔3,双孔管的后端外套有定向手柄2。
所述定向手柄呈扁平的葫芦状,具有底端大圆头和中间葫芦肚与顶端葫芦嘴,所述大圆头的后端面设有方便拇指操控的圆弧凹位,中间葫芦肚中开有配合所述双孔管的孔并套在双孔管后端。定向手柄便于调整器的定位操作与目标方位判定。
所述的双孔管横截面为:中间一个大圆或椭圆,左右对称地与两个相同的小圆相交,两小圆中钻有孔。孔距依据目标位置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跨距来调整目标区域打孔位点。
关键是:两孔平行并具有合适的间距,定向手柄给以目标打孔区域方向。
所述双孔管得双孔圆心间距为3—5mm,根据实际需要选取间距或跨距范围。
使用过程:
将第一克氏针贴近上关节突边缘穿刺到椎间孔内,将调整器前端内孔沿克氏针导向插入椎间孔内,使调整器的鸭嘴形斜面紧贴关节突插入椎间孔,以前端内孔为轴心孔,后端内孔围绕轴心孔转动,以轴心孔的初始位置,选择调整器的跨距。从调整器的后端内孔(定向手柄端)插入第二克氏针,推入到指定位置后,用骨锤敲击第二克氏针顶端,打入上关节突,完成准确定位过程。
调整器使用的关键是:以前端内孔为轴心,选择合适的中心孔距,以后端平行孔为导向,(即:限制克氏针偏移、滑动,在关节边缘或斜面上寻找目标位),以便解决在不使用X光透视手术时,不能随心所欲精准找到打孔目标区域的问题。
有益效果: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调整器手术,可以精准和快速的找到关节突打孔位置,避免了射线伤害,节省手术操作时间,无需盲目操作,并且精确的设定了关节突打孔的部位和深度,提高了手术效率,节省了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调整器使用状态的立体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2的右视放大旋转图。
图中附图标记指代:1-第二克氏针,2-定向手柄,3-后端内孔,4-前端内孔,5-第一克氏针。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椎间孔镜手术中关节突打孔位置调整器实施例,其为一双孔管,一上一下的双孔相同且平行,双孔的孔径可容第一第二克氏针1、5穿过,双孔管的前端从上往下斜切使之呈鸭嘴斜面状,双孔管的前端外露有位于下方的前端内孔4和位于上方的后端内孔3,双孔管的后端外套有定向手柄2。
固定手柄呈扁平的葫芦状,其大圆头的后端面设有方便拇指操控的圆弧凹位,中间葫芦肚中开有配合所述双孔管的孔并套在双孔管后端;双孔管的双孔圆心间距(跨距)为3—5mm,根据实际需要选取跨距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国民;艾派(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张国民;艾派(广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08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力配电箱
- 下一篇:一种基于集群技术的容灾备份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