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筒式熨平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1502.2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79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章;袁培华;庄伟;傅小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赛航洗涤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C15/02 | 分类号: | D06C15/02;D06F61/02;D06F6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 |
地址: | 20141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筒 熨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熨平机领域,具体地说,是关于一种滚筒式熨平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熨平机主要为槽式熨平机和滚筒式熨平机。采用槽式熨平机处理的布草的平整度高,但槽式熨平机价格昂贵,是滚筒式熨平机的5-10倍,且槽式熨平机要求的蒸汽压力高,一般在10MPa以上,且水垢使熨槽表面变得粗糙时,摩擦力大幅提高,不给熨槽打蜡,布草就会出现打折或打卷现象,再严重一点就会导致停机,不能正常工作。所以,为保证槽面的平滑度,槽式熨平机就需要每使用3-5小时就需要上蜡,这不仅影响了生产,还增加了劳动量,耗费了蜡粉。因此,槽式熨平机的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都高,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相比槽式熨平机,滚筒式熨平机因设备成本低,对蒸汽压力要求低(6MPa左右)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对于滚筒式熨平机,烘筒是其最重要的部件之一,烘筒通常是通过不锈钢板经卷圆、摞圆、抛光等工艺加工而成,具有烘筒圆整、表面光滑的特点。采用滚筒式熨平机进行处理时,后一烘筒的转速通常需要较前一烘筒的转速快约2%,即保持较明显的差速效应使附着在烘筒上的布草在转动干燥的过程中被拉平,从而提高布草的平整度。然而抛光的烘筒的附着力不足,使得滚筒式熨平机烘筒间的差速效应降低,降低了布草的平整度,使得采用滚筒式熨平机处理的布草的平整度明显较槽式熨平机差;同时,传统的烘筒还具有干燥速度低的缺陷。目前还没有将表面抛光的烘筒再进行喷砂使得外表面变粗糙从而提高布草的平整度和干燥速度的技术。
因此,设计一种外表面粗糙的滚筒式熨平机,能够提高布草的平整度,同时提高干燥速度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筒式熨平机,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同时提高布草的平整度和干燥速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滚筒式熨平机,包括两个基座及穿设于两个基座之间的烘筒,所述烘筒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经过表面喷砂工艺处理而具有粗糙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分布有深度为10~100μm的凹痕。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外表面上分布有深度为50~80μm的凹痕。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的壁厚为3~12mm。优选地,所述筒体的壁厚为4~8mm。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的内部设置若干条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表面喷砂所使用的磨料为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和海南砂中的一种,优选地,所述磨料为石英砂。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磨料的粒度为50~100μ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熨平机的筒体的外表面粗糙,提高了布草在筒体上的附着力,使得布草在烘筒间的差速效应显现,布草的平整度大幅度提高,可与槽式熨平机媲美。
2)筒体外表面存在大量细微的凹痕,增大了筒体的外表面积,提高了水分蒸发速度,从而提高了烘干速度和热能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熨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熨平机的烘筒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烘筒内部设置加强筋时的滚筒式熨平机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座、2-烘筒、21-筒体、22-法兰、23-传动轴、24-凹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熨平机,包括两个基座1,穿设于两个基座1之间的烘筒2,所述烘筒2包括筒体21及设置于所述筒体21两端的法兰22和传动轴23,所述筒体21通过法兰22和传动轴23分别与所述基座1连接,所述筒体21的外表面经过表面喷砂工艺处理,从而形成粗糙的外表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只要是将筒体21的外表面进行喷砂处理,使得筒体21外表面一定程度上变粗糙,就能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滚筒式熨平机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具体形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筒体21的外表面上分布有深度为10~100μm的凹痕24,从而实现筒体外表面变粗糙的效果。优选地,所述筒体21的外表面上分布有深度为50~80μm的凹痕24。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筒体21的壁厚为3~12mm,优选为4~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赛航洗涤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赛航洗涤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15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