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2355.0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784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王东东;王岩;邓振文;吕江波;代锡伟;尹晓丽;李兰磊;代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海德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8 | 分类号: | H02J3/38;H02M7/53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单相 并网发电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属于分布式发电与智能电网领域。
背景技术
逆变器是连接光伏阵列模块和电网的关键部件,用以实现光伏阵列模块运行于最大功率点和向电网注入正弦电流。目前有三种基本的逆变器:工频变压器型光伏逆变器、高频变压器型光伏逆变器和无变压器型光伏逆变器。较之前两种类型,无变压器型光伏逆变器不仅成本降低,体积和重量较小,其效率可提高1%~2%。
然而,由于没有变压器隔离,光伏阵列模块和电网之间存在电气连接,除了导致安全问题外,还可能产生如下两个问题:1、逆变器输入到电网中的电流可能含有较大的直流分量(直流注入),导致电网中的分布变压器工作点偏移,可能引起变压器饱和;2、如果逆变器具有可变的共模电压,在光伏阵列模块和地之间会产生共模电流,即漏电流。共模电流可能导致严重的传导型或辐射型电磁干扰,致使电网电流产生畸变,并增加了系统的额外损耗。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发明了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从结构上保证了不产生共模电流,对交流电网不产生直流分量,提高了光伏发电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光伏阵列与光伏侧储能电容C0并联连接,光伏阵列输出正极与Boost升压电感L0相连,Boost升压电感L0另一端与Boost 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0的集电极、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0的阳极相连,Boost升压电路二极管VD0的阴极与直流侧储能电容Cd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开关器件S3的集电极、反并联二极管VD3的阴极、电容C3的一端相连,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容C2的一端、二极管VD6的阴极、开关器件S1的集电极、反并联二极管VD1的阴极相连,二极管VD6的阳极与开关器件S2的发射极、反并联二极管VD2的阳极相连,开关器件S1的发射极与反并联二极管VD1的阳极、二极管 VD5的阳极相连,开关器件S2的集电极与反并联二极管VD2的阴极、二极管VD5的阴极、开关器件S3的发射极、反并联二极管VD3的阳极、开关器件S4的集电极、反并联二极管VD4的阴极、交流滤波电感L1的一端相连,交流滤波电感L1的另一端接至交流电网的一端,电容C3的另一端与电容C4的一端、交流电网的另一端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开关器件S4的发射极、反并联二极管VD4的阳极、电容C2的另一端、直流侧储能电容Cd的另一端、Boost升压电路开关器件S0的发射极、光伏阵列输出负极相连。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等效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单相逆变电路的驱动信号时序示意图;图中,ug为交流电网电压,S1、 S2、S3、S4分别为开关器件S1~S4的驱动信号时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海德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海德光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235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力计量综合保护器
- 下一篇:新型低回路阻抗通电可控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