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前端带螺旋结构的旋流泵叶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4301.8 | 申请日: | 2016-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382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8 |
发明(设计)人: | 项佳梁;李晓俊;王艳萍;朱祖超;李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4D29/22 | 分类号: | F04D29/22;F04D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1001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端 螺旋 结构 旋流泵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轮,尤其是一种前端带螺旋结构的旋流泵叶轮。
背景技术
工厂应用中,杂质泵是一种输送固体介质的泵体。旋流泵是一种用于输送固液介质的无堵塞泵,因其工作时流体在泵腔内产生漩涡得名。旋流泵的叶轮为开式或半开式,叶轮后缩至泵壳后腔,为固体介质通过泵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旋流泵工作时,在叶轮出口顶部附近的介质会因离心力较大而形成贯通流,在叶轮中部的介质形成循环流,贯通流经泵腔出口流出,形成一定的扬程。介质中的固体颗粒和纤维在循环流的作用下获得能量,绝大部分不经过叶轮,而在无叶腔内运动后经泵出口排出,从而达到输送复杂介质或含杂质流体的目的。现有中国专利授权公告号为CN103557180B,专利名称为“一种带有长短叶片的旋流泵叶轮设计方法”公开了一种叶轮的设计方法。
与其他杂质泵相比,旋流泵的优点主要体现在:(1)无堵塞性能好,可以输送含大颗粒的流体;(2)耐磨性好,不存在磨损后间隙加大而造成性能下降的问题,大部分固体颗粒不会经过叶轮,也相应增加了叶轮寿命;(3)泵吸入性好,具有良好抗汽蚀性能。
但是,由于结构的限制,旋流泵也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循环流的影响,泵的水力损失较大,且效率不高。
Fluent是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商用CFD软件包,凡是和流体、热传递和化学反应等有关的工业均可使用。它具有丰富的物理模型、先进的数值方法和强大的前后处理功能,在航空航天、汽车设计、石油天然气和涡轮机设计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降低泵的水力损失,并提高工作效率的前端带螺旋结构的旋流泵叶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端带螺旋结构的旋流泵叶轮,所述旋流泵叶轮为半开式叶轮,该半开式叶轮包括前盖板、叶轮叶片及轮毂,所述轮毂的外表面为圆台结构,该圆台结构的上底面的面积小于下底面的面积,则轮毂通过下底面与前盖板固定;所述叶轮叶片上远离前盖板的端部为叶片前端,所述螺旋结构设置于叶片前端,该螺旋结构为螺旋叶片,该螺旋叶片自轮毂处向外延伸;所述叶轮叶片的进口直径为D1,叶轮叶片的出口直径为D2,螺旋叶片外径为D3,叶轮叶片的出口宽度为b,叶轮叶片出口角为β2,螺旋叶片出口角为β4,螺旋叶片轴向长度为L2,叶轮叶片包角为螺旋叶片包角为式中:
K1=3.85~4.7;
K2=17~19.5;
D3=(0.5~0.6)D1;
ns=60~160;
β2=25°~90°;
β4=25°~45°;
L2=30mm~40mm;
式中:
Q—流量,m3/s;
n—旋流泵转速,r/min;
D1—叶轮叶片的进口直径,m;
D2—叶轮叶片的出口直径,m;
H—泵设计扬程,m;
g—重力加速度;
D3—螺旋叶片的外径,m;
b—叶轮叶片的出口宽度,m;
ns—设计工况比转速;
β2—叶轮叶片的出口角;
β4—螺旋叶片的出口角;
L2—螺旋叶片的轴向长度,mm;
—叶轮叶片的包角;
—螺旋叶片的包角。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螺旋叶片自轮毂处向外延伸,指的是螺旋叶片内径与轮毂周侧固定,螺旋叶片外径朝向轮毂远处延伸。通过该设计得到的旋流泵叶轮,通过实验后发现,使用带螺旋结构的旋流泵能有效改善泵内部流动情况,减少内循环流,减少能量损失,大幅提高旋流泵的工作效率,在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应用中取得了极好的经济效益。
为了进一步改善泵内部流动情况,轮毂的侧面与轮毂轴线所成夹角为θ,该θ的取值范围为0°~70°。θ优选取值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理工大学,未经浙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43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饮料泵用机械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板式气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