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7225.6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650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英;肖玲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宇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清洁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清洁机器人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采用智能清洁机器人来代替人工完成清洁工作,但是其功能都比较单一,擦窗机器人只能擦拭窗户和玻璃,而且还只能擦拭一片;擦地机器人只能清洁地面灰尘;吸尘机器人只能清洁地面上的小颗粒垃圾、毛发微尘,但是清洁效果不尽人意。
功能性的单一和价格的高昂使得清洁机器人的性价比很难被用户接受,往往需要买多个清洁机器人才能满足家庭需要,既费钱又占据空间,使得清洁机器人市场拓展的速度一直上不去。
因此,设计一款能够清洁多种不同界面的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是业界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既可以清洁需要吸附的硬质倾斜壁面,也可以清洁不需要吸附的硬质平缓界面的多功能清洁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方案是,设计了一种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包括:主机体外壳和设于主机体外壳内部的真空发生装置、气压传感器、活动碰撞、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左右两侧的驱动轮组合、控制系统、电源系统以及设于主机体外壳底部的清洁器具,所述清洁器具可以为擦布或者吸尘擦地配件,在清洁器具为擦布时,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执行的是各类型界面的擦拭功能,擦拭功能有两种工作模式:壁面清洁模式和地面清洁模式;在清洁器具为吸尘擦地配件时,为吸尘擦地模式,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执行的是真空吸尘和擦地的功能,擦布和吸尘擦地配件可根据实际状况相互更换。
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有三种工作模式:壁面清洁模式、地面清洁模式和吸尘擦地模式:
在壁面清洁模式下,多功能清洁机器人需要吸附在工作界面上,擦布与真空发生装置和主机体外壳的底座构成负压腔,气压传感器通过检测负压腔的压力变化值情况,反馈给控制系统并判断多功能清洁机器人是否是在通过缝隙还是悬空状态,并给出后续的工作指令,用活动碰撞来判断是否碰到挡边障碍,而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此时处于非工作状态;
在地面清洁模式下,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工作在不需要吸附的工作界面上,此时真空发生装置和气压传感器都停止工作,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此时处于工作状态,由活动碰撞和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来判断障碍与悬空,并给出后续工作指令;
在底部清洁器具为吸尘擦地配件时,多功能清洁机器人自动默认为吸尘擦地模式,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工作在不需要吸附的工作界面上,此时真空发生装置和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此时处于工作状态,气压传感器处于停止工作状态,真空发生装置起到真空吸尘的作用,将地面微小垃圾和毛发顺利的吸入并收集到集尘腔,含尘空气经过过滤由多功能清洁机器人体内向外排出,由活动碰撞和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来判断障碍与悬空,并给出后续工作指令。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替代倾斜壁面擦拭机器人、擦地机器人和吸尘机器人,并将多种功能融为一体,既可以清洁需要吸附的硬质倾斜壁面,也可以清洁不需要吸附的硬质平缓界面。
所述驱动轮组合包括设置于主机底部中间两侧的对称的左驱动轮组合和右驱动轮组合,所述左驱动轮组合包括:左驱动支架、设置于左驱动支架侧部的驱动马达、设置于左驱动支架内部一端连接在驱动马达轴上的主动带轮、设置于左驱动支架内部另一端的从动带轮、连接从动带轮和左驱动支架的轴,内嵌在连接从动带轮两端的轴承、连接主动带轮和左驱动支架的轴、内嵌在连接带轮一端的轴承、连接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同步带,所述左驱动支架由左驱动支架、驱动支架盖、驱动支架密封帖构成。
所述右驱动轮组合与左驱动轮组合布局相同,结构对称。
所述真空发生装置包括:风机马达、风页、风机支架、风机罩,风机马达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吸尘擦地配件包括:集尘盒底座、集尘盒盖、过滤器、导轮、吸尘档边;
所述集尘盒底座、集尘盒盖、过滤器形成集尘腔;
所述集尘盒底座、吸尘档边形成吸尘口;
所述吸尘擦地配件可以方便的与底座进行手动装配。
所述气压传感器与负压腔连接,气压传感器与控制系统连接。
所述活动碰撞包括设置于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前端,包括碰撞支架、设置在碰撞支架上两角的导向轮、设置与碰撞支架上前端和两侧的碰撞轮。
所述活动碰撞包括亦可设置于多功能清洁机器人前后两端且结构相同。
所述无线信号障碍检测系统包括前方障碍检测装置和悬空检测装置,无线信号产生方式可为红外线、超声波等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可收发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宇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宇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72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