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原煤直吹式制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8905.X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57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胡建军;赵杰;刘许;李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K1/00 | 分类号: | F23K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04 | 代理人: | 李晓静 |
地址: | 21000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煤 直吹式 制粉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原煤直吹式制粉装置,属于冶金、热能及煤化工领域。
背景技术
在煤化工等领域,为了使煤更好的参与反应,需对煤进行细磨制粉,然而煤中的水分会对煤在磨机运行状态下的可磨性产生影响,一般而言,烟煤、无烟煤的可磨性随着原煤全水分的增加而下降,磨煤机出力下降。原煤水分升高,还会使煤的输送困难,且在煤仓内,高水分的粉煤容易结拱,流动性差,且颗粒相互粘结,造成粒度较大,当煤粉燃烧时,燃烧速度慢,且有不完全燃烧的迹象。众所周知,我国用煤水分含量一般在3%~15%,水分含量中,外水分为主,约为70%~80%,故对煤细磨时,一般需要对煤进行干燥。
由于煤粉的易燃易爆性,煤在细磨干燥及输送过程中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造成煤粉燃烧及爆炸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如下因素:
(1)煤的挥发份、水分及灰分。煤的挥发份主要由碳氧化合物(CO、CO2),氢气及少量CH4及N2等组成,挥发份燃点较低,遇明火或机械运行摩擦的火花极易燃烧甚至爆炸,可燃基挥发份是影响煤粉爆炸的重要原因。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原煤中水分和灰分增加可减少爆炸危险的可能性。
(2)磨煤机出口气粉混合物的温度。其对煤粉的爆炸影响很大,因此当粉磨爆炸危险性大的煤种时应尽量降低磨煤机出口温度,但温度过低时,煤粉中水分易在管道中结霜,使煤在磨煤机内部和管道某些部位积存,造成自燃而成为爆炸发生的引火源。各种煤质磨煤机出口最高温度要求不同,出口最低温度应满足终端干燥剂防止结露的要求。
(3)输送气体的氧含量。煤粉发生爆炸的重要条件是气体中含有足够的氧,氧含量降低可有效的防止爆炸。对烟煤来说,氧气体积含量低于14%可认为无爆炸危险,对褐煤为12%。
(4)煤粉细度及气粉混合物中煤浓度。煤粉越细,可爆性则越大,但是煤粉细度在小范围内的波动对煤粉爆炸性影响较小。制粉系统从启动运行或从运行至停机,一般很难避开煤粉爆炸的浓度范围,故较少考虑煤粉浓度对爆炸性的影响问题。(5)其他因素。如制粉系统运行条件及方式,磨机入口热风温度及氧含量,磨机启动、运行、停机控制方式等,均对煤粉爆炸危险性有很大影响。
综上,由于影响煤粉可燃及爆炸性的因素较多,对影响煤磨系统安全性能的各主要因素的控制及运行过程的监控至关重要,故开发出一种高效、安全的原煤直吹式制粉系统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原煤直吹式制粉装置,该装置可同时实现磨煤机内煤的细磨及干燥,并在制粉过程中进行了良好的密封,可极大地降低卸料区域环境污染及资源浪费。对热烟气循环使用,降低干燥烟气氧含量的同时实现了余热的综合回收,此外,在多处设置了检测点并对异常情况采用了相应的设备及措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原煤直吹式制粉装置,包含煤仓、磨煤机和干燥系统,煤仓内的煤通过电子皮带秤实现定量给料后经过锁风阀后运输至磨煤机,磨煤机对原煤进行粉碎形成煤粉;在磨煤机的下方设有干燥系统,干燥系统中的烟气对磨煤机中的煤粉进行干燥的同时携带合格细煤粉进入布袋除尘器,布袋除尘器下方设有用于收集合格细煤粉的灰斗。
作为优选,所述磨煤机碾磨的细煤粉通过烟气进入到布袋除尘器,在布袋除尘器下方设有灰斗,细煤粉在灰斗中收集,灰斗下方设有卸灰阀,灰斗中的细煤粉通过卸灰阀卸至螺旋给料机中,螺旋给料机中细煤粉送入至粉煤仓中。
作为优选,所述布袋除尘器中的热烟气通过管道送入到第一引风机中,在管道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CO含量传感器和氧含量检测装置,第一引风机通过电磁阀分别与排空管和干燥系统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干燥系统包含烟气炉,烟气炉的进口与燃气接口和第二引风机的接口分别连接,第二引风机与空气接口和氮气接口分别连接,烟气炉的出口依次与插板阀、回风电动调节阀和磨煤机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烟气炉的出口通过排空阀与排空管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磨煤机与杂质收集箱连接,磨煤机内设有刮板机,通过刮板机将杂质刮入到杂质收集箱中。
作为优选,所述电子皮带秤上方设有电磁除铁器。
作为优选,所述烟气炉在点火前,向烟气炉中氮气吹扫30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冶金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890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