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耐强氧化剂的氟橡胶半膜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89159.6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20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婧;姜潮;杨晓东;贺平;刘新良;刘昭;李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5D25/00 | 分类号: | B65D25/00;B65D5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61211 | 代理人: | 陈广民 |
地址: | 7101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剂 氟橡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贮箱用贮存和管理强氧化剂的半膜设计。
背景技术
半膜为一种贮存介质的容器,装配于贮箱中,一方面要求半膜能够耐介质腐蚀,另一方面半膜能够满足贮箱管理介质时进行的多次加注、泄出和工作力学环境要求。
现有半膜和贮箱壳体具体的安装结构和工作原理是:贮箱壳体被半膜分成两个部分(气腔壳体和液腔壳体),工作时,挤压气体进入气腔壳体,在压力作用下,半膜逐渐向液腔壳体翻转,并将液腔介质挤出贮箱。结合附图1,半膜的开口边沿由贮箱的气腔壳体4和液腔壳体6压紧连接,半膜1贴近贮箱气腔壳体4,与贮箱液腔壳体6组成盛装介质的空腔。介质通过贮箱壳体外壁上开设的7加注到半膜与贮箱之间的腔体内,介质排出时,从气腔壳体4的8通入压力推挤半膜,半膜在贮箱内变形甚至翻转,从而将介质从进/出液口7挤压出去,当介质排完后,半膜最终将完成翻转直至贴近液腔壳体6。
目前在介质为强氧化剂(如四氧化二氮、硝酸、纯氧等)时,有3种半膜形式,分别为金属半膜、氟塑料半膜、橡塑复合半膜。对于金属半膜,其柔软性、动作灵敏性、工作次数均受限,翻转时容易产生塑性变形、疲劳、开裂等破坏,且翻转需要较高的压力;对于氟塑料半膜,密封性差,翻转时塑料容易对折破坏,工作次数受限,而且介质容易渗透塑料而造成泄漏;橡塑复合半膜是在氟塑料表面粘一层橡胶,其实是为解决氟塑料半膜的介质渗透而设计的,工作时橡胶塑料粘接面容易破坏,而且因其工艺限制,不适用于小尺寸的贮箱,且生产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耐强氧化剂半膜的不足,提供一种耐强氧化剂、工作灵敏性高、翻转工作次数多、生产周期短、不受贮箱大小限制的氟橡胶半膜。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思路是:
半膜结构由密封圈、过渡区、半膜体三个区域组成。半膜体设置密封圈,密封圈起夹持固定半膜和密封介质作用;半膜体与密封圈中间有一段过渡区,为半膜体翻转平面。半膜采用羧基亚硝基氟橡胶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强氧化剂的氟橡胶半膜,包括半膜体、过渡区以及密封圈;
半膜体通过密封圈压装在贮箱气腔壳体和液腔壳体的连接处,半膜体与密封圈之间设置有一过渡区;半膜体以过渡区为支点进行翻转;半膜体外形随贮箱壳体变化;所述半膜体、过渡区以及密封圈均采用羧基亚硝基氟橡胶材料制作。
为了便于加工,上述半膜体、过渡区以及密封圈一体成型。
为了适应不同贮箱形状以及本身羧基亚硝基氟橡胶材料可以硫化成型为不同形状的特点,半膜体的外形为圆柱体或圆锥回转体或半球体。
为了防止半膜体被贮箱的棱角切伤,半膜体的底部厚度大于半膜体其余部位的厚度。
为了适应实际的使用需求,过渡区的厚度不能超过贮箱壳体(上、下壳体)装配后形成的缝隙,其中,过渡区厚度大于1mm。
上述半膜体底部厚度为半膜体其余部位壁厚的1.5-2倍,半膜体其余部位壁厚为0.8-1.3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半膜材料选用羧基亚硝基氟橡胶,可以耐氧气、四氧化二氮、硝酸等强氧化剂腐蚀,使用温度-40至+80℃,工作时间≥6个月,而且材质柔软,可以完成≥100次的“加注、泄出”反复翻转;
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和半膜体之间的过渡区使半膜在翻转时更灵敏。
3、本实用新型的密封圈不仅能保证半膜工作密封性高并且夹持效果好半膜不会出现脱落现象。
4、本实用新型的半膜体与间隙不超过2mm,使得半膜在承压后紧贴壳体,从而将压力传给壳体,这种设计方式可以保证半膜长期承受≥10MPa压力,甚至贮箱爆破时依然保证完好。
5、本实用新型的半膜体壁厚保持在0.8-1.3mm之间,使得半膜翻转灵敏,0.005-0.01MPa的压差即可实现翻转,能精确控制介质的输出;
6、本实用新型的半膜底部有一较厚区域,避免半膜被贮箱壳体进气口棱角切伤。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半膜与贮箱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安装在贮箱壳体内的结构图。
1-密封圈、2-过渡区、3-半膜体、4、气腔壳体,5、半膜、6、液腔壳体、7-进/出液口、8-进气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未经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891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解电容器用新型包装结构
- 下一篇:室内种植系统用工作液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