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加热器的模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1341.5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4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杨晏茏;宋科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7/20 | 分类号: | B29C47/20;B29C47/86;B29L2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禹小明,林伟斌 |
地址: | 21129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热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材生产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带加热器的模芯结构。
背景技术
PP-R(无规共聚聚丙烯)管具有环保、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的优点,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熔接性能、抗蠕变性能和承压性能,因而在家装冷热水管市场中得以快速的发展,广泛用于工业和居民建筑内的生活给水中。
PPR管材在生成时主要依靠的是模具结构,如图1、2所示,模具结构一般包括外部主体3和设置在外部主体3内的模芯主体1,外部主体3和模芯主体1之间留有间距,外部主体3和模芯主体1之间的间距称之为流道4,流道4两侧的外部主体3和模芯主体1分别用于对管材外壁、内壁的成型,在生产时熔融的物料进入模具结构后通过流道4挤出形成PPR管材。而为了获得外壁、内壁光滑的PPR管材,现有技术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使得模具结构内的温度能够达到适宜的温度,从而使得挤出的PPR管材的内壁、外壁光滑。但是现有技术的加热主要是在外部对模具结构进行加热,而没有对模芯主体1进行加热。因此,模芯主体1的温度是处于不受控状态的,其温度主要受外部主体3温度和物料温度的影响。当物料挤出速度过快时模芯主体1的热量散失相对较快,此时模芯的温度达不到加工的要求,导致所挤出的管材的内壁粗糙。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以上现有技术的难题,提供了一种模芯结构,技术人员在使用该模芯结构时,能够根据所挤出管材的温度需求来对模芯结构温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挤出的管材的内壁光滑。
为实现以上发明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加热器的模芯结构,包括模芯主体,还包括有加热器,加热器设置在模芯主体内。
上述方案中,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来对模芯结构的温度进行调整,以适应管材挤出的温度要求。因此,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模芯结构能够达到提高管材内壁光滑度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模芯主体内开设有腔体,加热器设置在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加热器为发热线圈。
技术人员在使用上述模芯结构时,能够通过控制加热器来对模芯结构的温度进行调整,但是却无法获知模芯结构具体的温度情况。总所周知的是,要使挤出的管材的内壁的光滑度达到最好,必须使模芯结构的温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内,因此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技术人员必须获知模芯结构的温度,然后决定是否启用加热器对模芯结构的温度进行调整。为了能够达到这个目的,本发明进行以下设置:
所述模芯结构还包括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模芯主体内。
温度传感器用于采集模芯结构的温度数据,并将其反馈给技术人员。技术人员在获知模芯结构的温度后,再决定是否启用加热器对模芯结构的温度进行调整。
优选地,所述模芯主体内开设有腔体,温度传感器设置在腔体内。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为测温电偶。
优选地,所述模芯主体包括锥形段和挤出段,锥形段与挤出段连接;所述加热器设置在锥形段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提供的模芯结构能够通过控制加热器的加热来对模芯结构的温度进行调整,以适应管材挤出的温度要求。因此,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模芯结构能够达到提高管材内壁光滑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模具结构的轴向剖面图。
图2为模具结构的径向剖面图。
图3为带加热器的模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阐述。
实施例1
如图3所示,带加热器的模芯结构,包括模芯主体1、加热器2,加热器2设置在模芯主体1内。
上述方案中,技术人员能够通过控制加热器2的加热来对模芯结构的温度进行调整,以适应管材挤出的温度要求。因此,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模芯结构能够达到提高管材内壁光滑度的效果。
其中,如图3所示,模芯主体1内开设有腔体13,加热器2设置在腔体13内。本实施例中,加热器2为发热线圈。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13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综合冷却式多重小火焰烧嘴的工作方法
- 下一篇:高背压炉膛、高温燃气燃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