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1635.8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18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6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健之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05 | 分类号: | A61J1/05;A61J1/14;A61M5/14;A61M5/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316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密 过滤 输液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药包装材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容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治疗手段中,输液治疗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式。但输液中存在大量不溶性微粒,其中因药物溶解不充分导致的不溶性微粒占据主要部分。
传统输液容器只提供盛存药液的作用,不能将药液中不溶性微粒过滤。
现阶段临床以应用过滤输液器来解决输液中的微粒问题,普通的过滤输液器因过滤膜与输液容器有一定的高度差,液体压力较大,导致部份临界滤孔大小的微粒亦会通过过滤膜进入人体。临床上亦会出现同一根输液器上需进行多组药物、长时间输注的情况。在非热原输液反应中,药液中微粒数的超标是引起反应的重要因素,而输液过程时使用的输液器,由于较长时间的使用使其滤器的过滤作用大大减弱或丧失,甚至成为一个增加微粒的污染源。同时,不同的药物颗粒会停留在滤网上,增加相互反应的风险。
有应用过滤装置的输液容器,因滤液腔内气体不能在输液前排出,导致滤液腔内气体会随输液穿刺针进入输液管道,不符合临床安全应用要求。
现行精密过滤输液容器需将各个组件多次粘接、组装,增加工序,增加成本,增加病人医疗费用。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过滤注射液中的不溶性颗粒和解决滤液腔内气体在输液前排出问题并可降低生产成本的精密过滤输液容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密过滤输液容器,包括容器本体及通过密封装置与容器本体分隔开来的密封腔体;
所述密封腔体内设有药液过滤装置、排气装置和密闭胶塞;所述药液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道药液过滤膜;
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或者所述排气装置和药液过滤膜与密闭胶塞间的密闭空间形成滤液腔,或者所述排气装置和药液过滤膜与密封腔体内壁和密闭胶塞间的密闭空间形成滤液腔;
所述滤液腔的至少一个侧壁为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腔体的内腔为中空圆柱形。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装置为一主体内部凹陷且外部向远端收缩为尖端的可松脱密封块,所述可松脱密封块外部的远端顶点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所述可松脱密封块的内凹部分连接有一拨动启用杆,可松脱密封块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处设有易裂部,所述拨动启用杆的外侧设有一操作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装置为一主体内部凹陷且外部向远端收缩为尖端的可松脱密封块,所述可松脱密封块外部的远端顶点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所述可松脱密封块的内凹部分连接有一拨动启用杆。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可松脱密封块与密封腔体内壁相连处设有易裂部,所述拨动启用杆的外侧设有一操作环。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密封装置为横置于密封腔体内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上下侧边分别与密封腔体内壁间进行虚焊密封。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药液过滤装置包括至少一道药液过滤膜。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药液过滤膜为中空圆柱形或设有开口的中空圆柱体。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滤液腔的顶端设有排气装置。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液腔的顶端设有排气装置;所述排气装置为一层水平设置的透气膜,或者所述排气装置包括水平设置的排气通道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内的排气阀门。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所述滤液腔的至少一个侧壁形成输液穿刺位。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滤液腔上设有用于保持滤液腔呈中空状态的支撑架。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密封腔体内壁设有用于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所述滤液腔悬置于密封腔体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至少一道所述药液过滤膜围绕与排气装置形成滤液腔,所述滤液腔通过固定支撑架的卡扣结构悬置于密封腔体内。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滤液腔的底部设有密闭胶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健之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健之堂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16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