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2867.5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宋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二七机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郑哲 |
地址: | 10007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滑板 试验 站弓网 运动 阻碍 框架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框架结构,尤其涉及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电气化铁路普遍采用受电弓接触网系统为电力机车供能,受电弓是一种安装在列车顶部的集流装置,接触网是沿铁路线布置的输电线路。为保障机车正常稳定取流,弓网接触点处应有恒定的接触力,同时,接触网上的接触线与承力索都承受一定的张力,此外,为防止接触线与受电弓滑板间产生定点磨损,接触线沿轨道中心呈“之”字形布置。机车运行时,受电弓沿接触线高速运动,牵引电流经如下途径进入机车内部,即接触线、弓网接触点、滑板、受电弓、机车内部高压系统,其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就是弓网接触点,弓网运动的好坏可以直接影响机车能否获得稳定的牵引电流,进而影响行车速度等一系列指标。
现有的由国外研制的检测装置采用移动小车支撑由接触线和转盘等组成的主驱动系统,为了保障滑板有效长度得到充分磨耗,转盘尺寸势必过大,无论从技术、成本层面还是从运行安全和稳定性方面,都对项目提出了很高要求,尤其是制造工艺和加工设备,目前国内难以做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全方位真实模拟电力机车在运行过程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包括框架1,曲拐2,受电弓3,转盘4,接触线5。框架1为整体结构,顶部通过导轨支承水平移动平台,水平移动平台在曲拐2的带动下在导轨上往复运动。主轴电机在水平移动平台的支承下带动转盘转动,转盘下部边缘固定有接触线5,接触线5下面有独立于框架结构的受电弓3,工作状态下,接触线5与受电弓3顶部的滑板接触,在系统的联合作用下,实现模拟弓网相对运动。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可以全方位真实模拟电力机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的弓网运动。采用现有装置没有使用过的主轴吊装结构,在滑板工作长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所使用的转盘不致过大,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包括转盘制造工艺要求严格、制造设备要求高,工艺标准不易达到、以及运行时稳定性差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框架,2、曲拐,3、受电弓,4、转盘,5、接触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包括框架1,曲拐2,受电弓3,转盘4,接触线5。框架1为整体结构,顶部通过导轨支承水平移动平台,水平移动平台在曲拐2的带动下在导轨上往复运动。主轴电机在水平移动平台的支承下带动转盘转动,转盘下部边缘固定有接触线5,接触线5下面有独立于框架结构的受电弓3,工作状态下,接触线5与受电弓3顶部的滑板接触,在系统的联合作用下,实现模拟弓网相对运动。
所述动力臂框架1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其作用是将整个主驱动系统吊装起来,以便更好的实现其功能。
所述曲拐2安装在框架顶部,通过曲拐的作用,将曲拐电机的转动转化为水平移动平台的移动,进而带动转盘和接触线转动。
所述受电弓3固定于框架下方独立的受电弓升降驱动装置顶板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车滑板试验站弓网运动无阻碍框架结构,可以全方位真实模拟电力机车在高速运行过程中的弓网运动。采用现有装置没有使用过的主轴吊装结构,在滑板工作长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所使用的转盘不致过大,从而避免或减少了包括转盘制造工艺要求严格、制造设备要求高,工艺标准不易达到、以及运行时稳定性差等问题。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包括接触线5。接触线5为圆环状且全部采用高速列车实际接触线,固定于铝合金转盘4上,转盘4与主轴相连,主轴与电机轴相连,电机通过主轴带动转盘4转动。转盘4通过主轴经轴承固定于水平移动平台上,而水平移动平台与所述框架1之间以导轨相连,在曲拐2的推动下水平移动平台可带动主驱动系统相对于所述框架1移动。接触线5下面有独立于框架结构的受电弓3,工作状态下,接触线5与受电弓3顶部的滑板接触,在系统的联合作用下,实现模拟弓网相对运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二七机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二七机车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28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