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熔化炉投料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4948.9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80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关兴元;何旭铭;田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3/00 | 分类号: | F27D3/00;F27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地址: | 32101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熔化炉 投料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熔化炉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熔化炉投料系统。
背景技术
铝锭装入熔化炉,加热熔化为铝水。铝锭搬运装炉过程一般是人工装入料斗,由料斗提升到熔化炉口,倒入熔化炉,或通过操作铲车,将铝锭装入熔化炉内,以一定的生产节拍,间隔反复作业。一方面,因熔化炉投料口大,炉门开启投料时,从炉口散失的热量非常多,另加料数量多,质量重,需热量大,以上直接影响到炉内保温及温度稳定。另一方面,人员作业或铲车作业加料节拍和单次进料数量都不固定,对熔化炉温度控制及铝水质量等稳定情况影响较大,投料时的铝液飞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不小心可能会伤到操作人员。此外,熔化炉操作区域一般常年高温,特别是夏季,操作人员受高温影响,工作强度大,环境恶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熔化炉投料系统。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提出了一种熔化炉投料系统,包括:熔化炉,用于熔化物料;投料输送带,用于将物料输送至熔化炉内;机械手,用于自动将物料搬运至投料输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熔化炉投料系统,通过为熔化炉配置投料输送带和机械手,物料可由机械手自动搬运至投料输送带,并由投料输送带运送至熔化炉中,可以实现连线自动化作业,一方面取代了人工装运,从而降低了工人的安全隐患,同时整个系统的装置简单易学,操作简便,工人只需对装置进行设定操作,提高了工人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连线作业提高了整个生产作业过程的效率和质量,取代人工装运还可减少人力成本,这都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熔化炉投料系统,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熔化炉设有投料口,位于熔化炉的侧壁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熔化炉侧壁设置投料口,可以大大减少熔化炉在加料时的热量散失。一方面,常见的投料口设置在顶部,热气密度小,上升时容易从投料口逸出,造成热量损失,将投料口设置在熔化炉侧壁可以提高熔化炉内热量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确保炉内保温;另一方面,投料口设置在熔化炉的侧壁,有利于投料输送带的布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投料口为长方形,投料口的宽度W的取值范围为600mm≤W≤1000mm,投料口的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300mm≤H≤60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熔化炉侧壁上设置小尺寸长方形投料口,长方形的投料口便于与投料输送带的工作端配合,尽量减小了不必要的空隙,可以进一步减少熔化炉在加料时的热量散失,一方面可以提高熔化炉内热量的利用率,减少热量损失,确保炉内保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热量外散引起的熔炼区温度过高,有助于改善熔炼区作业环境,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强度和高温带来的安全隐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宽度W为800mm,高度H为450mm。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实践调整,将投料口的宽度W设定为800mm,高度H设定为450mm,该尺寸既能有效减少融化炉的热量散失,又可与投料输送带配合作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熔化炉还设有炉门,位于投料口外侧,用于闭合密封投料口;炉门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投料口的面积。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投料口外侧设置密封用投料口,可在非投料时间辅助隔热,提高熔化炉内的温度,有助于保温;还可防止物料熔融液飞溅,造成安全隐患,如人员灼伤和电器件损坏。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导轨,位于投料口正前方地面;投料输送带包括投料端,投料输送带沿导轨往复移动,使投料端伸入或退出投料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投料口正前方地面设置导轨,可方便地往复移动投料输送带,当需要投料时,可向熔化炉方向移动投料输送带,将其投料端伸入投料口,随后进行投料作业,投料完毕后,投料输送带反向移动,投料端退出投料口。一方面,投料输送带不必固定放置,使得投料端可伸入投料口中,便于投料;另一方面,导轨的应用可保证投料输送带在移动过程中保持稳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投料端连接有向下倾斜的导向板;导向板通过投料口伸入熔化炉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今飞凯达轮毂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494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拍摄对焦方法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料炉排渣端盖打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