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1095863.2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615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晔;宋春霞;范钟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公科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5/20 | 分类号: | G01N25/20;G01N25/7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429 | 代理人: | 杨乐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应力 管道 密实 检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应力管道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预应力管道又称波纹管,其压浆密实性好坏对桥梁的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据统计,由于压浆不密实导致预应力管道内钢绞线锈蚀,预应力提前丧失,可造成桥梁实际寿命缩短至设计寿命的十分之一。在美国,公路桥梁大约有57万座,其中约13万座有缺陷,平均开始出现问题的年限是25年;在我国截止到2002年,各种桥梁总和约有28万座其中,危桥约有9597座,它们平均开始出现问题的年限是7年。如何保证新桥的施工质量,对新桥进行技术把关,对现存的桥进行质量评价,对危桥进行检测、评定、加固已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混凝土桥梁损伤表现形式多样,如预应力损失、混凝土破损开裂、钢筋锈蚀、支座脱空等,这些损伤导致了混凝土桥梁整体刚度和承载力的下降,是引起桥梁病害的重要原因。为了加强对桥梁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消除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缺陷,对预应力桥梁的预应力管道(波纹管)的注浆质量检测,是确保桥梁施工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和合理受力状态的一个重要控制环节。
现在常用的检测方法有散射追踪法、两端法。散热追踪法是一种精细的检测方法,可以去掉由结构产生的散射异常,仅保留真正的注浆缺陷;其检测方式是通过在预应力管道侧面粘贴检波器,联合所有检波器的信号进行缺陷成像,一般可以粘贴16或32只检波器,分段追踪;该方法适用于所有的预应力桥梁包括现浇梁和预制梁,检测的预应力管道的长度没有限制。两端法是在波纹管两端粘贴检波器,一般是两只检波器,只能接受到达波纹管两端的缺陷信号;该方法仅适用于10米左右的预应力预制梁。不论是散射追踪法还是两端法,其均是通过设置检波器来进行缺陷成像,实际操作时,由于有些缺陷较小、检波器获取的图像精度不高、干扰严重等诸多因素,导致检测的准确度不高且耗费的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且精度高的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检测系统。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检测系统,包括加热单元、摄像单元和图像处理单元,所述的加热单元用于对待检测的预应力管道及其周边的梁体进行加热,摄像单元用于获取加热后的预应力管道红外图像谱并输出至图像处理单元,图像处理单元通过分析红外图像谱中有无热斑以及热斑的大小来判断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是否合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存在以下技术效果:当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存在缺陷时,其导热能力会存在差异,摄像单元获取到的红外图像谱的温度存在有差异,但是自然环境温度状态下这个差异比较小,通过设置加热单元,对待检测的预应力管道及其周边的梁体进行快速加热,形成较大温差,可使用低精度的摄像单元就能获取到差异较大的红外图像谱,此时对红外图像谱中热斑的提取就很方便且很准确,热斑可以直接反应出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是否合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叙述。
参阅图1,一种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检测系统,包括加热单元10、摄像单元20和图像处理单元30,所述的加热单元10用于对待检测的预应力管道及其周边的梁体进行加热,摄像单元20用于获取加热后的预应力管道红外图像谱并输出至图像处理单元30,图像处理单元30通过分析红外图像谱中有无热斑以及热斑的大小来判断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是否合格。当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存在缺陷时,其导热能力会存在差异,摄像单元获取到的红外图像谱的温度存在有差异,但是自然环境温度状态下这个差异比较小,通过设置加热单元,对待检测的预应力管道及其周边的梁体进行快速加热,形成较大温差,可使用低精度的摄像单元就能获取到差异较大的红外图像谱,此时对红外图像谱中热斑的提取就很方便且很准确,热斑可以直接反应出预应力管道压浆密实度是否合格。这里摒弃了现有技术中通过检波器进行检测的技术,采用通过热斑的方式来进行判断,检测精度非常高,同时成本也低,值得推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公科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未经杭州公科路桥技术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0958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