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人机空中充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0248.6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15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伟;汪婷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翼讯飞行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24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4107 | 代理人: | 朱圣荣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人机 空中 充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飞行器的技术领域,涉及各种野外施工、勘探、交通运输、旅游、救援等场合的多旋翼式无人飞行器。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人机空中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无人飞行器已在野外施工、勘探、交通运输、旅游、救援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其主要作用是现场情况的观察、信息的采集、少量物资的传送等。其有着独特的优势,不受地形限制,可以迅速到达故障位置的现场,甚至是人迹罕至的地方,进行近距离的观察;通过摄影、摄像设备,向有关部门的发送视频、图像资料,供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对现场进行分析判断,或者迅速向现场运送物资,实施救援,取得很好效果。
但目前的无人飞行器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在巡查、观察过程中,由于需要反复、长时间的悬空观察,采集影像资料,能量消耗很大,而电池的容量有限,所以工作时间受到限制;二是,如果无人飞行器的电量耗尽,必须返回地面,重新充电或更换电池,由于无人飞行器的作业地点距离降落充电地点有比较长的距离,无人飞行器在返回地面、充电过程或更换电池过程,以及重返作业地恢复作业,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中断工作,耽搁空中作业的正常连续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机空中充电装置,其目的是实现无人机的工作状态、不返回状态下的空中充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空中充电装置,设置在多旋翼工作无人机和充电专用无人机上;所述的充电专用无人机上设有充电头,所述的充电头通过导线及连接缆绳与所述的充电专用无人机电池连接;所述的多旋翼工作无人机上设有受电口;所述的受电口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多旋翼工作无人机的电池连接;在所述的充电装置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的充电头与受电口接触并使两者的充电接触导体连接。
所述的充电专用无人机上设有四个导向板;所述的导向板通过铰链结构安装在所述的受电口上;所述的受电口设有导向板折叠驱动机构;在所述的充电装置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的导向板折叠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导向板撑起,形成外口大于内底面的导向结构;所述的充电头与该导向结构的形状相配合。
所述的受电口上设有电磁结构;所述的充电头设有磁吸材料;在所述的充电装置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的充电头被受电口吸紧。
在所述的充电装置停止充电、所述的充电头与受电口分离状态下,所述的导向板折叠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的导向板贴合在所述的多旋翼工作无人机的表面上。
所述的充电头或受电口的充电接触导体通过压缩弹簧安装;在所述的充电装置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的充电接触导体接触后使压缩弹簧压缩。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人机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空中充电的方式,可以长时间的工作而不需要返回基地充电,且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可以连续进行作业。
附图说明
附图示内容及图中的标记简要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多旋翼工作无人机,2、充电专用无人机,3、充电头,4、连接缆绳,5、受电口,6、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表达的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为一种无人机空中充电装置,设置在多旋翼工作无人机1和充电专用无人机2上。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克服其缺陷,实现无人机的工作状态、不返回状态下的空中充电的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无人机空中充电装置,所述的充电专用无人机2上设有充电头3,所述的充电头3通过导线及连接缆绳4与所述的充电专用无人机2电池连接;所述的多旋翼工作无人机1上设有受电口5;所述的受电口5通过导线与所述的多旋翼工作无人机1的电池连接;在所述的充电装置处于充电状态下,所述的充电头3与受电口5接触并使两者的充电接触导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无人机的工作过程中,通过空中充电的方式,可以长时间的工作而不需要返回基地充电,且在充电过程中,无人机的正常工作不受影响,可以连续进行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翼讯飞行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翼讯飞行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02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