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LCD光阀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3342.7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34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林志坚;王海;曾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43 | 分类号: | G02F1/1343;G02F1/1339;G02F1/1333;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蒋剑明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cd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CD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LCD光阀结构。
背景技术
在液晶屏设计和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一些传统的光阀的产品,它的结构与普通的LCD结构没有明显的差异。
如图1所示,其为传统的LCD光阀结构20,包括:上偏光片21、上玻璃22、上电极23、上PI层24、液晶层25、下PI层26、下电极27、下玻璃28、下偏光片29。
此种传统的LCD光阀结构20,只对普通的可见光有过滤筛选的作用,对一些红外线、紫外线无筛选的功能,对一些特殊的光信号起不到过滤检测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LCD光阀结构,从而对可见光以外波段的光信号起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LCD光阀结构,包括:硅晶基板片、玻璃基板片及密封边框,所述硅晶基板片与所述玻璃基板片间隔设置,所述密封边框位于所述硅晶基板片与所述玻璃基板片之间,所述硅晶基板片与所述玻璃基板片通过所述密封边框形成密封腔体;
所述LCD光阀结构还包括依次层叠的硅晶电极层、第一PI层、液晶层、第二PI层、二氧化硅层、ITO电极层,所述硅晶电极层、第一PI层、液晶层、第二PI层、二氧化硅层、ITO电极层收容于所述密封腔体内,所述硅晶电极层与硅晶基板片贴合,所述ITO电极层与所述玻璃基板片贴合;
所述LCD光阀结构还包括增透膜层及金属连接层,所述增透膜层贴合于所述玻璃基板片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外,所述金属连接层贴合于所述玻璃基板片上并位于所述密封腔体外。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边框的厚度为0.3~0.4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边框的厚度为0.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透膜层的反射率<0.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TO电极层的折射率为1.546±0.0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TO电极层的电阻<400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TO电极层的厚度为29~32n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ITO电极层的反射率<0.3%。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二氧化硅层的折射率为1.4505±0.01。
本实用新型的LCD光阀结构是一种作为非可见光的光阀选择器,增透膜层有效让红外光透过,可根据增透膜层材质和厚度选择对特定波段光的选择。
本实用新型的LCD光阀结构的设计比传统LCD光阀减少了光片层,同时增加了增透膜层。增透膜层作为选择光增透膜,光通过硅晶基板片、硅晶电极层、第一PI层后进入液晶层,外部电路给第一PI层、第二PI层电场,通过控制电场控制液晶分子的排列状态,达到控制光信号的目的,光通过液晶层后再透过第二PI层、二氧化硅层、ITO电极层、玻璃基板片、增透膜层,最终光信号到达信号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的LCD光阀结构设计相比现有设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增加了增透膜层可减少在特定范围内的光反射率,增加光的通过率,不同的光波可选择镀不同材质和厚度的薄膜。增加显示区域外走线的金属层,使显示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LCD光阀结构可对可见光以外波段的光信号起作用,是普通LCD光阀显示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另外,用硅晶基板片替代玻璃,集成线路多,开口率高,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LCD光阀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LCD光阀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康惠(惠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334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胶框背光结构
- 下一篇:一种止咳平喘的中药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