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场生物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5212.7 | 申请日: | 201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283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龙海燕;杨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龙海燕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1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场 生物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在电场中培育微生物的培养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场生物反应器有多种,具有代表性的如图1所示:琼脂盐桥1将电极溶液池2和细胞培养皿7连接在一起,Ag/AgCl之类材料制成的电极4通过导线连接到外部的直流电源5上。培养皿7内有长条状盖玻片3-1。这种结构的缺点是琼脂盐桥1填充在长度大于15cm的石英玻璃管11内,庞大的体积不利于放到二氧化碳孵化箱内,更不易放置到显微镜8下进行观察。由于这种培养皿7容纳的培养基9存在于盖玻片3-1和载玻片3-2之间,不仅容纳的培养基9和微生物10的量少,还在经长时间的生化反应、培养基9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离子流和焦耳热导致温度变化后,进而导致培养基9的pH值等物理化学参数发生变化,影响了微生物10的生长和对这个过程的测量。
上述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皿7中的电场是通过琼脂盐桥1的石英玻璃管11的端点获得的,那么这个端点与培养基9的接触面会比较小,这样就会形成一种点状电场,这种电场不是平行的电场,各向不一致,不利于试验获取测量数据、不易计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那些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场生物反应器,其内部中空,两端有电极插孔,包含:透明盖板;含有沟槽、池、和腔室的中空的透明本体;盖板盖上本体后,外部整体形状为一个扁平透明盒子。
腔室的三维方向,尤其是横截面都是矩形。
盖板或本体上,在对应腔室两端相应位置设有探针插孔。
沟槽和池的横截面为矩形。
池有四个,其中紧靠腔室的二个为第一池,远离腔室的二个为第二池;
沟槽有两个,它们的一端分别经第一池连接到腔室的两端,另一端分别连接到第二池;
电极插孔位于第二池。
腔室中,在本体和盖板之间,还设有一个透明的小盖,其形状和尺寸与腔室吻合,但其厚度小于腔室的高度。
腔室的高度与小盖的厚度之差为1μm~1000μm,其中170μm~350μm最佳。
全部沟槽、池、和腔室的排布顺序是:
第二池、沟槽、第一池、腔室、第一池、沟槽、第二池,全部排成一条线,整条线盘卷起来。
经如此设计,由于整个反应器呈扁平形状,就可以轻易塞入显微镜的目镜下,便于了观察。由于腔室、沟槽、池可设计为较大,所以容量大,容纳的培养基可以较多,热容量自然较大,对微生物培养过程产生的热干扰可被稀释。由于沟槽、池、腔室横截面都是矩形,故在腔室中产生电场不仅分布均匀,各向矢量也基本平行、一致,不仅便于微生物的生长,还便于探针的测量和计算。
附图说明
图1传统技术中的电场生物反应装置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呈现条带状时的侧视剖视图和俯视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呈现盘卷状时的本体及其中空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4小盖的立体示意图;
图5盖板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实例及图片来进一步说明权利要求书和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场生物反应器,如图2、图3,其内部中空,两端有电极插孔12,这个反应器包含:透明盖板13;含有沟槽14、池15、和腔室16的中空的本体17。本体17也是透明材料制成。盖板13和本体17的透明程度,至少应当达到在放入显微镜下能得以透光、观察腔室16中微生物和培养基的标准。盖板13盖上本体17后,外部整体形状为一个扁平透明盒子。由于整个反应器呈扁平形状,就可以轻易塞入显微镜的物镜下或物镜与观察台之间,方便了观察。本体17周边八个定位孔/销21与盖板13周边八个定位孔/销21一一对应,便于两者扣合,如图3和图5。
腔室16的三维方向,尤其是横截面为矩形,沟槽14和池15的横截面也是矩形。盖板13或本体17上,在对应腔室16两端的相应位置上设有探针插孔18,用于对电场等参数的测量。由于沟槽14、池15、腔室16横截面都是矩形,故在腔室16中产生电场不仅分布均匀,各向矢量也基本平行、一致,不仅便于微生物10的生长,还便于探针的测量和计算。
池15有四个,其中紧靠腔室16的二个为第一池15-1,远离腔室16的二个为第二池15-2。第一池15-1中是培养基9,第二池15-2中是电极溶液。而中央的腔室16中则是培养基9和所培养的微生物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龙海燕,未经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龙海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52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