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洗眼黏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6814.4 | 申请日: | 2016-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2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张瑜;王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5/02 | 分类号: | A61H35/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信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50218 | 代理人: | 江涛 |
地址: | 4021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黏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洗眼黏贴装置。
背景技术
对于眼科化学烧伤患者,或者患者进行眼科手术前准备时均需要使用大量的药液冲洗结膜囊。
目前,医生在对患者的眼睛进行冲洗时,需要一手拿开睑器撑开患者的眼睑,另一只手用药液对患者眼睛进行冲洗,操作起来难度大,费时费力;冲洗过程中药液流出,容易弄湿患者的脸颊、头发和衣襟,尤其是在冬天,容易导致患者感冒,使患者十分难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合理的洗眼黏贴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贴片和集液袋,所述贴片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贴片周边设置有挡液框,所述挡液框的左侧壁设有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与贴片相接,所述集液袋的袋口设于开口内,且与所述开口适配,所述集液袋上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管盖,所述挡液框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有开睑器。
进一步,所述开睑器包括螺杆和拨片,所述挡液框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有相对的第二通孔,所述螺杆的一端从挡液框的外侧穿过第二通孔后与拨片固定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
进一步,所述螺杆上穿设有止水垫,所述止水垫设于螺母与挡液框之间。
进一步,所述挡液框上设置有吸液条,所述吸液条上粘贴有医用海绵。
进一步,所述贴片与皮肤接触面粘贴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支出贴片的边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洗眼黏贴装置对眼部进行冲洗时,首先让患者头部处于平躺状态,并且稍微向要清洗的眼睛那一侧微微倾斜,将贴片贴在患者的眼部,第一通孔对准患者的眼睛,使患者的眼睛露出,方便清洗。然后用挡液框上侧壁上的开睑器撑开患者的上眼睑,用挡液框下侧壁上的开睑器撑开患者的下眼睑,然后用药液对患者的眼部结膜囊进行清洗。
在清洗过程中,由于设置在挡液框上侧壁和下侧壁上的开睑器将患者的眼部撑开,无需专门用一只手来拿着开睑器,操作起来更加简单,省时省力;由于贴片周边设置有挡液框,挡液框的左侧壁设有开口,开口的一侧与贴片相接,集液袋的袋口设于开口内,且与开口适配,冲洗过程中挡液框会挡住流出的药液,使药液经过开口流入集液袋内,而不会弄湿患者的脸颊、头发和衣襟,使患者不会因为被弄湿而感冒,使患者更加舒适;集液袋上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上设置有管盖,当冲洗用药量比较大而使集液袋装满时,可以将排液管上的管帽打开,将药液排出,药液不会因为集液袋装满而溢出。
2、由于开睑器包括螺杆和拨片,挡液框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有相对的第二通孔,螺杆的一端从挡液框的外侧穿过第二通孔后与拨片固定连接,螺杆的另一端设置有螺母。可以通过调节螺母而移动或者固定开睑器,将患者的的眼睑撑开且保持撑开状态,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3、由于螺杆上穿设有止水垫,所述止水垫设于螺母与挡液框之间。设置止水垫,防止药液从第二通孔溢出。
4、由于所述挡液框上设置有吸液条,所述吸液条上粘贴有医用海绵。当患者洗眼完毕过后,可以使用洗液条擦拭患者眼睛内和眼眶内残留的液体,方便后续手术的进行。
5、由于所述贴片与皮肤接触面粘贴有连接片,所述连接片支出贴片的边缘。在冲洗完毕后,捏住连接片支出贴片边缘的部分就能轻易将贴片揭起,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开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贴片;2、集液袋;3、第一通孔;4、挡液框;5、开口;6、排液管;7、管盖;8、开睑器;81、螺杆;82、拨片;83、螺母;84、止水垫;9、吸液条;91、医用海绵;10、连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贴片1和集液袋2,贴片1的中部设置有第一通孔3,贴片1周边设置有挡液框4,挡液框4的左侧壁设有开口5,开口5的一侧与贴片相接,集液袋2的袋口设于开口内,且与开口5适配,集液袋2上设置有排液管6,排液管6上设置有管盖7,挡液框4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均设有开睑器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未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68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生物频谱足浴桶
- 下一篇:一种自助点穴按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