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消防火灾探测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7455.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00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印成 |
主分类号: | G08B17/00 | 分类号: | G08B17/00;G08B25/08;A62C37/3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5200 河北省三河市燕郊开***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防 火灾 探测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探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消防火灾探测器。
背景技术
火灾探测器是消防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对现场进行探查,发现火灾的设备,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环境中有没有火灾的发生,一旦有了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强等转换成电信号,并立即动作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目前,市场上的火灾探测器功能单一,要么只能探测烟雾,要么只能探测温度,在安装时需要安装多个探测器,安装过程繁琐,调教难度大,早已不能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防火灾探测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有温度感应元件和空气进入口,能够随时的检测室内空气中的成分和检测烟雾,当有大量的烟雾时,能够自动的报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防火灾探测器,包括底板、接线盒、长螺钉、底座和控制器,所述接线盒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线管,在所述接线盒的下侧连接有金属软管,且金属软管穿过吊顶安装在底板上,所述长螺钉穿过底板和吊顶与龙骨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底板固定在吊顶上,所述底座固定在底板上,检测器壳身安装在底座上,且检测器壳身上设置有空气进入口,检测器壳身的下方安装有温度感应元件,所述控制器的输出端与灭火喷头、火警电话、报警铃、报警显示器和报警灯光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火灾探测器和报警按钮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器通过控制线分别与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灭火喷头、报警铃和报警灯光连接。
优选的,所述长螺钉的直径为4mm,且底板上设置有两个螺孔。
优选的,所述金属软管的内侧连接有控制线。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底座之间通过螺纹啮合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安装有温度感应元件和空气进入口,能够随时的检测室内空气中的成分和检测烟雾,当有大量的烟雾时,能够自动的报警,也能检测室内的温度,当室内的温度过高时能自动的报警,可有有效的避免火灾探测器误检测或者反应不灵敏的情况,相比于功能单一的检测器,本产品的检测灵敏度更高,对环境的改变能快速的做出反应,便于大力的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系统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中:1-底板;2-空气进入口;3-接线盒;4-分线管;5-金属软管;6- 龙骨;7-长螺钉;8-吊顶;9-底座;10-检测器壳身;11-温度感应元件;12- 控制器;13-报警按钮;14-火灾探测器;15-灭火喷头;16-火警电话;17-报警铃;18-报警显示器;19-报警灯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消防火灾探测器,包括底板1、接线盒3、长螺钉7、底座9和控制器12,所述接线盒3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分线管4,在所述接线盒3的下侧连接有金属软管5,且金属软管5 穿过吊顶8安装在底板1上,所述长螺钉7穿过底板1和吊顶8与龙骨6通过螺纹啮合连接,底板1固定在吊顶8上,所述底座9固定在底板1上,检测器壳身10安装在底座9上,且检测器壳身10上设置有空气进入口2,检测器壳身10的下方安装有温度感应元件11,所述控制器12的输出端与灭火喷头15、火警电话16、报警铃17、报警显示器18和报警灯光19的输入端电性连接,且火灾探测器14和报警按钮13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2的输入端电性连接,控制器12通过控制线分别与报警按钮13、火灾探测器14、灭火喷头15、报警铃17和报警灯光19连接,长螺钉7的直径为4mm,且底板1上设置有两个螺孔,金属软管5的内侧连接有控制线,底板1与底座9之间通过螺纹啮合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印成,未经王印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74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