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流体管道除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09066.5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459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赵月昌;杨筱琼;蒙素玲;高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02 | 分类号: | B03C1/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丁清鹏 |
地址: | 20161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流体 管道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除磁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流体管道除磁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浆料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混入大小不等的铁件,如铁丝、螺丝、螺母等,这类铁件在生产和输送中会损坏泵类设备,在材料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应用性能。特别是新建厂在初安装管道时会产生大量的铁锈,存在铁锈引入产品中风险。
管道除磁器,又叫磁性流体除铁器或者磁性流体过滤器,应用于流体,半流体等不同粘性的流体物料中,去除铁杂质和其他铁磁性微粒,使物料保持清洁,同时又起到保护下游生产设备的作用。
流体除铁器是由磁棒组和不锈钢桶体组成,通过法兰、卡箍等方式将进出料口和生产线管道连接起来。
目前传统的管道除磁设备结构不合理,一方面存在吸附盲区,另一方面吸附效率差,除磁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流体管道除磁装置,该装置具有除磁效率高,无吸附盲区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流体管道除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外壳体侧壁的下部设有入料管,外壳体侧壁的上部设有出料管,所述外壳体内设置有若干空心管,每个所述空心管内设有磁棒,且磁棒的上端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磁棒与空心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选优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管的下端高于入料管,所述空心管的上端低于出料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选优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外壳体法兰,所述顶盖与所述外壳体法兰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选优实施例中,所述入料管连接入料法兰,所述出料管连接出料法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选优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内壁上设置有上、下支撑板,所述的空心管上部固定在上支撑板,空心管下部固定于下支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选优实施例中,所述顶盖上设有手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浆料的低进高出、磁棒外壁与空心管内壁间距设计,促进了浆料与磁棒组的充分接触,杜绝了吸附盲区的存在,提高了磁棒组的除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出口是采用了标准法兰设计,使用安装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空心管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外壳体1、外壳体法兰2、顶盖3、螺栓4、手柄5;入料管6、出料弯管7、入料法兰8、出料法兰9、内壳体10、磁棒11;上支撑板12、下支撑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一种流体的管道除磁装置,包括外壳体1,所述外壳体1顶部设有外壳体法兰2,外壳体法兰2连接一顶盖3,外壳体法兰2和顶盖3通过螺栓4连接。
顶盖3上设有手柄5。
外壳体1侧壁的下部设有入料管6,上部设有出料管7。入料管6连接入料法兰8,出料弯7连接出料法兰9。
外壳体1内设置有若干空心管10,每个空心管10内设有磁棒11,且磁棒11的上端与顶盖3固定连接,磁棒与空心管内壁之间的距离为3mm~10mm。
外壳体1内设置有上支撑板12和下支撑板13。空心管10顶部固定在上支撑板12,底部固定在在支撑板13。空心管10的下端高于入料管6,空心管10的上端低于出料管7。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浆料的低进高出、磁棒外壁与空心管内壁间距设计,促进了浆料与磁棒组的充分接触,杜绝了吸附盲区的存在,提高了磁棒组的除磁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出口是采用了标准法兰设计,使用安装便捷。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明高纳稀土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090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电驱动式超声波水雾加湿降温除尘器
- 下一篇:一种自动加湿除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