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体及综合管廊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0123.1 | 申请日: | 2016-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96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青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青富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刘锋 |
地址: | 318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综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设施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管体及综合管廊。
背景技术
综合管廊,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讯、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
由于直径较大的管子一般由多段管体拼接而成,拼接时将管体端部抵接,然后再用不同的方法对接口的位置进行密封处理。对于混凝土的管体,一般是将相邻管体的端部对接后浇注混凝土将其固定并保证密封;对于塑料材质的管体,一般是将相邻管体的端部对接后用防水胶进行胶粘。在对连接位置处理之前,由于对连接端的结构没有采取一定的处理,故在使用过程中相邻的两个管体在连接位置可能会发生相对运动。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连接端不容易松动的管体成了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管体,该管体的两个连接端为阶梯结构,相邻两个管体连接时,连接端不容易松动一保证相邻管体可靠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包括上述管体。由于上述管体的阶梯结构的存在,相邻两个管体之间连接比较可靠,并且便于对连接端进行防水处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管体,包括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和第二连接端均为阶梯结构;第一连接端包括第一配合面,第一配合面位于管体的内壁;第二连接端包括第二配合面,第二配合面位于在管体的外壁;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匹配。
作为优选,管体整体为圆筒状。
作为优选,第一配合面上设置有凹槽,凹槽沿垂直于管体轴线的圆周分布;第二配合面上设置有凸部,凸部沿垂直于管体轴线的圆周分布;凸部的外径与凹槽的内径相等。
作为优选,管体的材料为聚丙烯。
作为优选,管体还包括第一隔板,第一隔板连接于管体的内壁,第一隔板沿管体轴线方向延伸,第一隔板将管体的内部空间隔开形成独立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空间内设置有第一单向门和第一挡块;所述第一单向门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隔板铰接,所述第一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内壁;在所述转轴处还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使得所述第一单向门与所述第一挡块抵接。
作为优选,管体还包括第二隔板,第二隔板设置在第二空间内;第二隔板连接于第一隔板及管体的内壁,第二隔板沿管体的轴线方向延伸;第二隔板将第二空间隔开形成第三空间和第四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第三空间内还设置有第二单向门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二单向门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铰接,所述第二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内壁;在所述转轴处还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使所述第二单向门与所述第二挡块抵接。
作为优选,所述第四空间内还设置有第三单向门和第三挡块;所述第三单向门与所述第一隔板或所述第二隔板通过转轴铰接,所述第三挡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管体的内壁;在所述转轴处还设置有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使所述第三单向门与所述第三挡块抵接。一种综合管廊,该综合管廊包括上述管体。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设计得到的管体,使用时可以保证相邻管体连接端连接可靠,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综合管廊,由于采用了上述管体,综合管廊的连接处可以有效地防止松动,并保证良好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管体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管体的第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管体连接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管体的第二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管体受力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管体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管体连接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青富,未经张青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01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给排水闸门配重水箱
- 下一篇:水利水库升降式水闸及其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