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型土‑结相互作用试验箱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4053.7 | 申请日: | 2016-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69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景立平;孙海峰;李永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11 | 代理人: | 田怡春 |
地址: | 15008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型 相互作用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结动力相互作用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型土-结相互作用试验箱。
背景技术
在抗震试验中,必须设计一个容器来盛放土体使其保持一定的形状。由于原型土在地震作用下近似做剪切变形,理想的土体容器应该满足以下条件:既能正确模拟土体的边界条件,又能正确模拟土体的剪切变形。事实上,土箱边界对土体变形的限制、以及波的发射和散射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即所谓的“模型箱效应”。而目前的试验箱在制作完成后就不能改变其刚度,这就降低了试验箱在减小边界效应上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因此,如何减小土箱边界的波动反射就成了试验的关键和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大型土-结相互作用试验箱,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试验箱在制作完成后就不能改变其刚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大型土-结相互作用试验箱,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箱体,所述箱体包括若干层层叠设置的体框段,若干层所述体框段的顶端设置有一顶框段;
所述体框段为由一对相对的横梁和一对相对的纵梁依次连接围绕成的框体;所述体框段的横梁上方设置有滚动板,所述滚动板上设有可在滚动板上往复滚动的滚珠;
所述顶框段为由一对相对的横梁和一对相对的纵梁依次连接围绕成的框体;
所述箱体与所述底座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衬有防漏层;
所述横梁的外侧设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下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立柱上套设有若干轴承,所述轴承与所述横梁固定;
所述纵梁的外表面设置有加强条,所述加强条上设置有若干螺孔;所述纵梁的外侧设置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所述螺栓螺合于所述螺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和纵梁为方形钢管。
进一步地,所述滚动板具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所述滚珠设于所述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数量为四个,两两相对设于所述箱体的两侧;位于所述箱体两侧的相对的两个立柱的顶端之间连接有一连接梁。
进一步地,所述立柱的顶端设有上固定块,所述立柱的底端设有下固定块;位于所述箱体同侧的两个上固定块和两个下固定块分别连接有一连接板,四个连接板的另一侧连接至一过渡板。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轴承之间的立柱上套设有轴套;所述上固定块与所述轴承之间的立柱上套设有轴套。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纵梁上的若干螺孔均匀排成一列;相邻两个所述纵梁上的螺孔等间距交替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一块第一侧板、两块第二侧板和两块第三侧板;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和第三侧板的高度与所述箱体的高度相同;所述第一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所述第二侧板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三侧板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采用叠层设置,叠层框段之间通过滚珠实现相对位移;在箱体侧面布置尺寸不同的侧板,侧板可拆卸并可以灵活改变安放位置,则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尺寸、数量的侧板及安放位置来实现改变箱体刚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既能完全保留试验箱的原有功能,又能灵活地改变箱体刚度来更好地解决箱体边界效应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立柱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实施例的侧面不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实施例的箱体带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滚动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滚动板和滚珠的侧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底座;2、体框段;3、顶框段;4、横梁;5、纵梁;6、滚动板;7、滚珠;8、立柱;9、轴承;10、连接梁;11、上固定块;12、下固定块;13、连接板;14、过渡板;15、轴套;16、加强条;17、螺孔;18、螺栓;19、第一侧板;20、第二侧板;21、第三侧板;22、吊环;23、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4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深部煤层条带开采、充填模拟试验系统
- 下一篇:一种简易型地下水恒位补偿蒸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