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U型管自动输送及缩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7334.8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411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伟;王宇;高太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联维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41/04 | 分类号: | B21D41/04;B21D43/00;B21D4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300459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片自动穿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U型管自动输送及缩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生产时利用长U弯管机对铜管进行弯曲,但是在对U型铜管进行切断时,由于其自身设计原因,只能保证U型铜管的管口一端处于收缩状态,而另一端为管口平齐状态,U型铜管管口的尖角处很容易卡住翅片孔的边缘,容易导致翅片损坏,因此,U型铜管在穿片前自动缩口是实现冷却片自动穿管的必要条件,对U型铜管的管口进行收缩,易于冷却片的自动穿片。
现有技术中,没有专门针对U型铜管缩管的装置,对U型铜管进行缩管时,需要人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耗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动化程度高的U型管自动输送及缩管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U型管自动输送及缩管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缩管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架、升降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滑轨,所述升降装置可沿着第一滑轨轴向滑移,所述升降装置内设有驱动气缸,所述定位装置固定在所述升降装置上,所述升降装置在驱动气缸的带动下上升或下降;
所述缩管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缩管装置和压紧装置,所述第二支架位于所述缩管装置的下方,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滑轨,所述缩管装置可沿着第二滑轨横向滑移,所述压紧装置位于所述缩管装置的上方并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装置为两块镜像分布的U型管托板,所述U型管托板上设有若干U型槽,且单个U型槽可放置单个U型管。
进一步地,所述缩管装置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轴套,所述轴套内设有旋转磨头,所述旋转磨头的一端设有齿轮,且相邻齿轮之间相互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缩管装置的上端设有与所述轴套相适配的夹紧块,所述缩管装置的一侧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一端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将所述驱动电机与相邻的所述齿轮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磨头的下方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可将U型管分隔开并对其进行定位。
进一步地,所述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梁和固定在其上的驱动机构,所述压紧梁可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所述压紧梁的上设有若干卡槽,且单个卡槽可与单个U型管配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装置首先将U型管进行定位,升降装置在驱动气缸的作用下上升或下降并带动定位装置,升降装置且可在第一支架上滑移至与缩管机构对应的位置处,在驱动电机以及缩管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对U型管进行自动缩管,完成缩管后,被提升装置收集,整个工作过程为全自动化进行,实现了自动穿片的必要条件,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人力物力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缩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架;101、驱动气缸;2、升降装置;3、定位装置;4、压紧装置;401、压紧梁;402、驱动装置;5、缩管装置;501、轴套;502、夹紧块;503、旋转磨头;504、隔板;505、齿轮;6、驱动电机;601、传送带;7、第二支架;8、U型管;9、提升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管自动输送及缩管装置,包括输送机构和缩管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升降装置2和定位装置3,升降装置2位于第一支架1上,第一支架1上设有第一滑轨,升降装置2可沿着第一滑轨轴向滑移,升降装置2内设有驱动气缸101,定位装置3固定在升降装置2上,升降装置2在驱动气缸101的带动下上升或下降;
所述缩管机构包括第二支架7、缩管装置5和压紧装置4,第二支架7位于缩管装置5的下方,第二支架7上设有第二滑轨,缩管装置5可沿着第二滑轨横向滑移,压紧装置4位于缩管装置5的上方并固定在第二支架7上。
具体地,所述定位装置3为两块镜像分布的U型管托板,U型管托板上设有若干U型槽,且单个U型槽可放置单个U型管8。
具体地,所述缩管装置5包括多个并排放置的轴套501,轴套501内设有旋转磨头503,旋转磨头503的一端设有齿轮505,且相邻齿轮505之间相互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联维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未经联维创科技(天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73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