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扫地机、智能吸尘器及其垃圾收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7571.4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61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0 |
发明(设计)人: | 傅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丹 |
主分类号: | A47L9/10 | 分类号: | A47L9/10;A47L9/00;A47L11/24;A47L1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3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地机 吸尘器 及其 垃圾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收集装置,具体说是一种垃圾收集装置,还涉及一种智能扫地机或者智能吸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智能吸尘器/智能扫地机体积大,厚度不能满足进入家具等物品底部清洁的要求,对于沙发底下、床底下等等比较低的家具下的空间,智能扫地机/吸尘器要工作,必须要有非常薄的尺寸,才能进行清洁工作。因为机器尺寸薄,则垃圾收集装置也同时薄,薄就会造成垃圾容易堵住垃圾入口,导致垃圾进入垃圾装置不顺,同时机器停止工作后,垃圾在入口,容易从入口掉出,该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用于智能扫地机或者智能吸尘器,包括:
盒体,其设有用以安装吸尘电机组件的安装口、入风口以及垃圾收集槽;
盖体,其可拆卸的安装在盒体上;
过滤器,其设置在盒体内且与盒体配合安装,所述过滤器与所述垃圾收集槽之间形成垃圾收集区域,所述过滤器与入风口相对的区域为实体,以改变气流方向。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设有过滤部,所述过滤部环所述安装口外设置。
优选的,所述过滤器包括支架和过滤网,所述支架的一侧区域为实体,所述支架的另一侧区域为镂空结构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与所述实体一体成型,所述过滤部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实体相背设置,所述开口与吸尘电机组件安装口的外侧壁相接设置以配合安装,所述过滤部上设有所述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为至少一片,且所述过滤网与所述支架物理连接。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与支架的镂空部采用熔接或超声波焊接或胶水粘合。
优选的,所述实体的面积至少为所述入风口的开口面积的两倍。
优选的,所述入风口处设有一可相对于所述入风口开口处转动的挡板,当所述入风口进气时,所述挡板为相对于所述入风口开口朝外翻转,以打开入风口;当所述入风口停止进气时,所述挡板为相对于所述入风口开口朝内翻转,以封闭所述入风口。
优选的,所述挡板与盒体活动安装,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过滤网与入风口之间的位置,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入风口上。
优选的,所述垃圾收集装置的厚度小于等于30毫米。
一种智能扫地机或者智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采用了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垃圾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稳定性好,可靠性佳,操作使用方便,设计新颖,实用性强,易于推广应用。方便自动收集较低空间的垃圾;改变空气进入垃圾收集装置后的流动路线,减少或避免垃圾堵在垃圾盒体的入口,以方便收集更多的垃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过滤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盖体10;
过滤器20;
实体201;
过滤部202;
过滤网203;
支架204;
开口205;
盒体30;
安装口301;
入风口302;
垃圾收集槽303;
挡板40。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垃圾收集装置,用于智能扫地机或者智能吸尘器,包括:盒体30,其设有安装口301、入风口302和垃圾收集槽303;盖体10,其可拆卸的安装在盒体30上;过滤器20,其设置在盒体30内且与盒体30配合安装,所述过滤器20与所述垃圾收集槽303之间形成垃圾收集区域,所述过滤器20与入风口302相对的区域为实体201,以改变气流方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丹,未经傅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757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