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穿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1118512.9 | 申请日: | 2016-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812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8 |
发明(设计)人: | 薛明;李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薛明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32;A61B17/00;A61B5/0215;A61M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肿瘤 介入 治疗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介入科设备,具体是一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穿刺针。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创伤小、简便、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和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区别与常规手术方式,利用影像科设备,无需在患者身上开出大刀口暴露病灶部位,只需几毫米的皮肤切口即可完成临床手术治疗工作,损伤小、恢复快。
临床上再给病人进行肿瘤介入治疗时,传统介入穿刺针包含针头,针体和针柄,针头刺入血管后,导丝经由针柄穿入;现有针柄较短,其会造成导丝穿入过程的不稳定性,难以控制导丝的刺入深度,同时容易漏出大量血液,容易发生交叉感染,并且对于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液情况需要其他设备进行辅助监测,如利用额外的穿刺针直接刺入血管,然后再除去针管保留针头,观察血液颜色进行判断,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穿刺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肿瘤微创介入治疗穿刺针,包括介入导管、防滑套管、内导丝针体和固定连接头,所述防滑套管与固定连接头通过螺纹管固定连接,所述介入导管位于防滑套管前端,介入导管前端呈斜口状,在介入导管与防滑套管的连接处套装有捏持橡胶套,所述介入导管外表面具有刻度,所述防滑套管与介入导管的连接端呈圆锥状,防滑套管与固定连接头的连接端呈圆柱状,且防滑套管与介入导管内部相连通,在防滑套管底部设有导流管接头和分流支路管,所述导流管接头底部具有外螺纹,所述分流支路管为U形管,且分流支路管两端均与防滑套管内部相连通,所述分流支路管上具有一段透明管,在分流支路管上还连接有血压计用于检测分流支路管内压力;在防滑套管内设有孔板,所述孔板中央开设有圆孔,所述内导丝针体依次从固定连接头、防滑套管和介入导管内穿过,在内导丝针体两端分别连接有针柄和针刀头,所述针刀头位于介入导管内,针柄位于固定连接头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捏持橡胶套具有圆弧槽状的外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连接头上还设有两个半圆形的套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本装置进行手术时,通过分流支路管、血压计和透明管既能够测得患者血压的大小,可以观察刺穿处血液状况,对于患者在手术中的状况能够即时准确的掌握,而对于病灶处出现的大量的积液和渗出血液可通过导流管接头排出,方便介入治疗工作正常进行,并且通过捏持橡胶套方便对介入导管的刺入方向进行控制,提高了内导丝针体穿刺进入时的稳定程度,大大降低内导丝针体刺入的操作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介入导管,11-刻度,12-捏持橡胶套,2-防滑套管,21-孔板,22-分流支路管,23-透明管,24-血压计,25-导流管接头,3-固定连接头,31-针柄,32-套环,4-内导丝针体,41-针刀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薛明,未经薛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111851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